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于住院前3 d在家行颈部针刺封闭治疗颈椎病,治疗后颈部疼痛缓解,住院当日凌晨4时出现颈部剧烈疼痛,随后出现左侧肢体进展性力弱,约6时许进展为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2级,在当地医院予以脱水等对症治疗,同时行MRI示C3~5水平硬脊膜外血肿,脊髓受压,凝血机制检查未见异常,遂以"硬脊膜外血肿"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68岁男性,因右眼视物模糊2年、加重并左眼视物模糊1年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右眼视力仅光感;左眼视力0.2,颞侧视野缺失。MRI示鞍区及鞍旁占位性病变,T2像可见病变明显流空信号(图1A)。CTA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DSA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大小26.75 mm×22.75 mm,瘤颈宽11.83 mm(图1D、1E)。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215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1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术后复查CT、MRI评估出血性和缺血性并发症。结果 术后发生缺血性并发症16例(7.4%),出血性并发症14例(6.5%)。术前血小板聚集率≤15%的病人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11.8%)较血小板聚集率>15%的病人(3.1%)明显增高(P<0.05)。而血小板聚集率与缺血性并发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降低了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缺血风险,并且使术前血小板聚集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而术前血小板聚集率过低可能是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当血小板聚集率≤15%时,需警惕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鞘内给药在治疗G~-杆菌所致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神经外科术后脑脊液培养结果为G~-杆菌感染的患者34例,均给予腰穿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给予鞘内给药治疗。结果34例患者中32例有效,有效率为94.12%。2例无效,无效率为5.88%,其中1例死亡,死亡率为2.9%,1例自动出院。结论脑脊液持续引流+结合药敏的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病人因突发头痛呕吐伴意识障碍2 h入院。入院时因脑疝急诊行气管插管并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持续昏迷合并肺部感染,遂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术前胸部CT见无名动脉高位变异(图1A),于胸骨柄上缘上方1.2 cm自气管左前方向右上方走行。术中气管套管置入困难且易脱出,调整后扩充气囊固定,术后频繁剧烈咳嗽,呼吸深快,痰量多,吸痰管置入有明显阻力感。复查胸部CT见气管套管于胸骨上缘、气管右前壁水平处进入气管,其尖端仅进入气管少许且紧邻无名动脉(图1B)。术后第8天,剧烈咳嗽时气管套管于气切口脱出,伴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和叶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尿病动物模型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32只,雄性,随机分4组,每组8只,即正常对照组(NS组),HCY糖尿病组(HCYDM组),大豆异黄酮组(SIF组),大豆异黄酮加叶酸处理组(SIFFA组)。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和腹腔注射HCY制造HCY糖尿病动物模型,SIF及SIFFA组给予大豆异黄酮和叶酸进行干预。结果HCYDM组与NS组相比,肾脏质量增加(P<0.01),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肾/体值水平升高(P<0.01),肾小球细胞胞面积及核面积都显著增大,TGF-β的吸光度增高(P<0.01);SIF组和SIFFA组与HCYDM组相比,肾脏质量度减轻、肾/体值水平显著下降(P<0.01);肾小球细胞胞面积及核面积都减小,TGF-β的吸光度降低(P<0.05,P<0.01)。SIFFA组与SIF组相比,肾小球细胞面积显著减小,核面积和吸光度有所减小。SIFFA组和SIF组在长期(8周以后)降低血糖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和叶酸作为细胞的保护因子,具有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飞利浦DSA血管机中Xper Guide导航穿刺软件引导下眼上静脉穿刺术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中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3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病例资料,均行Xper Guide导航穿刺软件引导下直接经眼上静脉入路穿刺海绵窦。结果: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一次性栓塞治愈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结论:Xper Guide引导下眼上静脉穿刺术可精准辅助经眶穿刺眼上静脉,指导手术路径,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患者21例,术前1d、术后1周及术后3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21例患者无1例发生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临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2例行双侧血管重建术外其余均行单侧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MRA或CTA检查均示吻合口均通畅。术前1d、术后1周h术后3月mRS评分分别为(3.05±1.43)分,(2.90±1.58)分,(1.43±1.50)分,术前1d与术后1周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前1d与术后3月和术后1周与术后3月均差异显著(P<0.05)。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联合血管重建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