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白花银背藤Argyreiaseguinii(L啨vl)VaniotexL啨vl系旋花科银背藤属植物,始载于《云南中草药》,弥山牡丹药用其根皮或全株[1]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为民间草药。银背藤属全世界约90种,我国约2 1种。中医认为白花银背藤味微涩、性温,入心、肺二经[1]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记载其全株具有驳骨、止血、生肌、收敛、润肺止咳、治内伤的功效。白花银背藤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作者采用GC MS对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警察院校实战训练损伤相关背景和损伤康复状况,了解致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公安大学和江西公专在警察实战训练过程中发生中度伤以上损伤的学员310人,采用自制运动损伤调查表对其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重度伤发生的频率排序为运动比赛、擒敌课、课外体育锻炼、普体课和射击课;中度伤的排序为擒敌课、运动比赛、普体课、课外体育锻炼和射击课;伤后救护措施掌握的情况、紧张状况、性别和注意集中状况是影响运动损伤治疗效果的因素;是否预感发生损伤、损伤发生时的运动强度、中断警体训练的时间、重度伤发生的时间段和损伤前准备活动情况等变量显著影响损伤康复后的实战训练.在损伤康复手段上内服药物和中医疗法相对较好.结论实战训练损伤的重点损伤发生的状况与训练科目的运动学特征有联系,损伤的康复效果与致伤原因与个体训练特征和训练的组织、安排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一般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微创血肿清除术。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本院应用微创手术对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4.
白花银背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常小龙  李军  吴立军  屠鹏飞 《中草药》2006,37(2):178-181
目的研究白花银背藤A rgy reia segu in 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银背藤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胡萝卜苷(Ⅲ)、东莨菪亭(Ⅳ)、邻羟基苯甲酸(Ⅴ)、3,4-二羟基苯甲醛(Ⅵ),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 l coum aram ine,Ⅶ)、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 l fero lam ine,Ⅷ)、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5-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 m ethy l ester,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 m ethy l ester,Ⅹ)、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5-d i-O-caffeoy lqu in icac id m ethy l ester,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花银背藤A rgy reia segu in 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花银背藤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胡萝卜苷(Ⅲ)、东莨菪亭(Ⅳ)、邻羟基苯甲酸(Ⅴ)、3,4-二羟基苯甲醛(Ⅵ),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香豆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 l coum aram ine,Ⅶ)、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酰胺(N-trans-p-hy-droxyphenethy l fero lam ine,Ⅷ)、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5-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 m ethy l ester,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4-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 m ethy l ester,Ⅹ)、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5-d i-O-caffeoy lqu in icac id m ethy l ester,Ⅺ)。结论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