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索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家长培训治疗学龄前儿童内化性行为问题的疗效,发展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心理治疗干预模式。方法 2016年10月在深圳市两所幼儿园用学前儿童行为量表(CBSC)进行筛查,分别抽取内化性行为问题因子得分最高的24名儿童,将抽取到的48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家长进行8周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培训,对照组未做系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儿童的学前儿童行为量表内化性行为各个因子分数的改变。结果 共收集有效数据干预组20份,对照组19份。干预组儿童家长接受培训后其子女CBSC社交退缩因子分(2.80±3.09)、焦虑因子分(5.15±3.65)及内化性行为问题总分(12.60±7.06)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情绪控制因子分和躯体化因子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亲子游戏治疗小组家长培训可以减少学龄前儿童的内化性行为问题,是改善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焦虑问题的有效干预方式,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此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398名医科院校的大学生,测量心理韧性、自尊及2个月后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共回收343份有效数据.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心理韧性是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的显著预测变量;以心理韧性为潜在自变量,以2个月后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为潜在因变量分别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2个月后的心理症状(x2/df=2.96,RMSEA=0.07,CFI=0.96,GFI=0.91,IFI=0.96,R2=0.52)和自杀风险(x2/df=2.43,RMSEA=0.06,CFI=0.93,GFI=0.96,IFI=0.93,R2=0.35).结论 心理韧性对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大学生样本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医科院校39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留守经历定义为:在个体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或母单亲照顾或托付给其他人照顾。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来测量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其中,SBQ-R总分≥7分,提示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结果:116(33.8%)人有一年以上的留守经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RSCA总均分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4±0.5)vs.(3.7±0.4),P<0.001],而SCL-90总均分和SBQ-R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1±0.7)vs.(0.7±0.4),(5.9±2.6)vs.(4.9±2.1),均P<0.001]。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心理韧性部分中介了留守经历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β=0.22,P<0.001)。结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可能较低,并可能与个体出现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家长行为管理技能小组训练治疗学龄前儿童外化性行为问题的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在深圳市两所幼儿园用学龄前儿童行为量表(CBSC)进行筛查, 每所幼儿园分别选取外化性行为问题干预组(15名)和对照组(10名)。干预组家长进行8次行为管理技能小组培训, 对照组未做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儿童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量表分数改变, 并调查家长对此次课程的满意度。结果 共收集有效数据干预组23份, 对照组18份。干预组儿童家长接受培训后其孩子学前行为量表注意分数(12.30±5.30)分、多动分数(10.96±4.76)分、 外化性问题分数(24.13±8.65)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16.13±5.35)分、(13.35±4.16)分、 (30.78±5.81)分(P<0.05); 攻击行为(0.87±0.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7±2.95)分(P<0.05)。满意度调查显示, 对此次培训效果表示满意的家长达到100%, 其中认为本次培训帮助很大的家长占到73.91%。结论 家长行为管理技能小组培训是改善学龄前儿童外化性行为问题的有效可行的干预方式。进一步的完善和探索标准化的家长培训方法有助于满足儿童心理临床与保健业务发展的需要, 满足广大儿童的健康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亲子游戏治疗小组训练对父母接纳儿童及家庭压力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4名情绪问题的儿童,随机分为训练组(12人)和对照组(12人)。训练组的家长予亲子游戏治疗小组训练,对照组未做系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父母接纳量表及家庭压力量表分数。结果共收集训练组的有效数据20份,对照组19份;干预后,训练组家长接纳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儿童行为问题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在接纳差异性和接纳独立性维度上较干预前提升(P均0.05)。干预后行为问题程度和家长压力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情绪问题儿童的家长通过短期的小组训练,学习亲子游戏治疗方法,能提高对孩子的接纳度,及减轻家长的压力,亲子游戏治疗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言语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中的表现特征与差异,同时考察其与语言发育水平的关系。方法 招募符合研究标准的正常儿童18例,孤独症儿童15例。由专科医生进行能力评估,包括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盖塞尔发育量表(GDDS),并进行言语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speech-ABR)测试,记录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波幅。结果 孤独症儿童speech-ABR的瞬态成分各波潜伏期均出现延迟,持续性成分中E波、F波潜伏期延迟。孤独症儿童speech-ABR的V波、A波、F波潜伏期与盖赛尔发育量表中的语言维度成绩显示负相关(r=-0.525、-0.563、-0.580,P=0.04、0.029、0.024)。结论 孤独症儿童对言语声刺激的神经编码受损,具体表现为神经同步性的降低。脑干及皮层的听觉通路受损可能是孤独症语言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