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畸形是异常血管表型的病灶。脑动静肪畸形(AVM)和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血管畸形。目前对于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知之甚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中都可能存在血管的发生和生长,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管的生长依赖于内皮细胞相互之间以及和细胞外间质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改变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整合素在脑内分布非常广泛,属于细胞粘附因子的一种,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与细胞外间质之间粘附作用的主要因子。整合素β1、β3和β5都是影响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1]。我们通过比较脑动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肿物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儿童颅骨肿物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以及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全切除手术15例,近全切除手术6例,部分切除手术3例,1例行活检手术。随访20例患儿,85%的患儿手术后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2例生活需要照顾,随访期间死亡的患儿1例。结论 儿童颅骨肿物的诊断和治疗相对有别于成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明确诊断,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发展,延长患儿的生存期以及美容等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分离和术中电生理监护技术对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后失败患再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16例曾于出生3个月~5岁施行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失败的患,因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而再次接受显微手术,术中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仪观察与监测整个感觉通路的整合功能以及反射通路功能;术后2~3周对巨大皮肤缺损施行植皮手术。结果 术后12例患随访3个月~3年,8例轻度排尿、排便障碍或下肢无力,术后功能改善良好;2例严重下肢无力及感觉减退,术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严重排尿障碍并已行膀胱造瘘,术后排尿感觉恢复,但尿控制功能未恢复。结论 对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后失败的患,可根据其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选择性地再次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功能仍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人脑动静脉畸形的基因表达谱。方法收集4例脑动静脉畸形样本和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颞叶切除后显微分离的脑血管对照样本,提取组织中的总RNA,分别标记荧光探针后与含有21522个基因的寡核苷酸芯片进行杂交,SAM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最后应用在线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分析其可能参与的分子信号通路。结果脑动静脉畸形样本中118个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表达上调的45个,下调的73个。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RK)信号通路富集基因最多,差异基因MAPK3、RPS6KA1、DUSP14、DUSP2参与ERK1/ERK2MAPK信号传导。ITGA4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其平均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6.15倍。一些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和Ephrin家族基因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ERK1/ERK2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生成和血管重构。ITGA4基因可能通过其产物介导纤维结合蛋白信号,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在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创手术入路治疗扣带回肿瘤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总结经大脑半球间裂微创手术入路治疗扣带回肿瘤的效果 ,对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间经手术治疗的扣带回肿瘤 2 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2 7例中手术全切 2 2例 ,近全切除 5例 ;病理上以低分级胶质瘤为主 (n =2 5) ,术后除 2例出现对侧肢体轻偏瘫外 ,其余患者肢体活动均正常 ,术后认知功能良好。提示 :扣带回肿瘤多见于中青年人 ,肿瘤常局限于扣带回内生长 ,一般不侵犯邻近的区域 ,病理上以低分级胶质瘤为主 ,沿大脑半球间裂入路可以达到安全切除病变的目的 ,该手术入路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颅底肿瘤的治疗是神经外科以及相关诸学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颅底外科学也取得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αV在脑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形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整合素亚单位αV在人脑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和对照血管中的表达,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以及动静脉畸形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采集人脑海绵状血管瘤标本19例,动静脉畸形标本26例,以及对照血管组织9例.扩增3种标本中整合素αV的对应mRNA序列,比较其相对含量.观察3种标本血管成分中整合素αV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和对照血管之间整合素αV的表达分别为0.7510±0.1872、0.5959±0.1354、0.5277±0.138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整合素αV在脑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脑动静脉畸形和对照血管.结论人脑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畸形中的血管生长可能与整合素αV相关.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内动脉瘤多位于颅底Willis环分叉部,因此颅内动脉瘤手术属颅底外科,遵循充分切除颅底骨,利用脑自然池、裂和脑下垂,暴露脑与颅底间隙,找寻动脉瘤,夹闭瘤蒂。本文介绍五种动脉瘤手术入路和标志微创显微手术的微骨孔入路。限于篇幅,部分附图见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的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改良Kawase入路显微外科切除的中上岩斜坡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表皮样囊肿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干胶质瘤2例。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3例,均未发生术后死亡,未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改良Kawase入路适合应用于切除中上岩斜坡区肿瘤。  相似文献   
10.
烟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又称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狭窄或闭塞,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一组脑血管病.Moyamoya在日语中即是烟雾的意思.日本学者Takeuchi和Shimizu于1957年首先以颈内动脉发育不全报告此病,1967年,铃木二郎提出以烟雾病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