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硬脊膜内皮样囊肿及囊性脊柱裂术后纤维疤痕粘连可造成继发性脊髓栓系,使得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或产生新的症状.术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囊性脊柱裂修补术后18例,硬脊膜肉皮样囊肿5例.手术年龄2岁~12岁,术后随访3月~12月,对大小便失禁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z评分法.结果18例囊性脊柱裂,有的第一次手术后原有的神经损害症状进一步加重,有的产生新的症状.MR显示脊髓低位.在原手术处被纤维疤痕粘连牵拉,形成脊髓栓系.5例硬脊膜内皮样囊肿神经功能损害均为后天产生.MR显示皮样囊肿位于硬脊膜内,牵拉压迫脊髓、马尾.手术目的是切除病灶,将粘连牵拉的脊髓、马尾彻底松解开.术后随访,多数病人的大小便功能及双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硬脊膜内皮样囊肿或先天性囊性脊柱裂手术后纤维疤痕粘连可造成脊髓栓系,产生神经损害症状或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MR检查有助于诊断.脊髓栓系松解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后颅窝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内治疗的38例后颅窝囊肿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这38例患儿中行单纯囊肿一腹腔分流治疗13例,囊肿剥离开窗治疗14例(其中显微镜下剥离13例,内镜下剥离1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结合分流术或囊肿剥离开窗治疗(联合手术组)11例(均为巨大囊肿合并脑积水者)。结果分流组再次手术率15.4%(2113),囊肿剥离开窗组再次手术率7.1%(1/14),联合手术组再手术率18.2%(2111)。术后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病人的囊肿均缩小。结论对小儿后颅窝囊肿治疗应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和脑脊液吸收功能情况制定以显微镜下囊肿剥离术为首选,配合内镜和分流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性脊柱裂中背部皮肤窦道引起硬脊膜内脓肿原因,以及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本组6例,年龄1-4岁,均为皮肤窦道伴椎客内皮样囊肿继发脓肿形成,诊断领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手术行囊肿剥离及窦道切除,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6例患儿中,3例脊髓发育正常患儿,术后2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例明显好转;3例脊髓低和,1例双下肢功能恢复,大小便失禁无明显好转,另2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脊部皮肤窦道可伴有硬脊膜下或髓内皮样囊肿,并感染形成脓肿,因此,对于中枢感染,应及时检查有否背部皮下窦道以及相应的椎管内病变,以利于及时手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小儿脑积水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 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289例脑积水患儿进行病例资料分析和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对不同并发症的治疗进行疗效总结. 结果 289例患儿中,24例发生并发症37次,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46%.其中转流管近端阻塞5例,远端阻塞2例,阻塞发生率为2.42%;术后感染9例(3.11%),其中3例细菌培养阳性,包括表皮葡萄球菌2例和大肠杆菌1例,6例培养阴性;硬膜下血肿1例;外伤后管断裂2例;脑室裂隙综合征3例7次发作;伤口脑脊液漏2例;泵外露3例;皮下积液2例.死亡4例(1.38%),均为感染患儿. 结论 若能掌握手术技巧,对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仍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l临床特点、远期预后随访和预防. 方法收集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自2000年1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36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病史资料,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进行分析,其中13例患儿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3例患儿采用内科药物治疗.结果 住院治疗期间有1例患儿死亡,其余3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出院后经过半个月~7年的随访,手术治疗的患儿中1例死亡,1例留有后遗症;保守治疗的息儿中1例死亡,4例留有后遗症.结论及时诊断、尽早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此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进行大规模科普宣传,提高人们对此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各种预防措施,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终丝牵拉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6例终丝牵拉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诊断依据、临床表现、X线平片及MRI。手术方法均采用终丝切断术。结果 外观上有腰背部脊柱裂特有的皮肤改变1 3例 ,平片显示 1 5例有脊柱裂 ,MRI显示终丝脂肪变性 7例 ,纤维变性 9例 ,圆锥低位 9例 ,正常位置 7例。手术 1 4例 ,除 1人无变化外 ,其余均有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 终丝牵拉综合征的诊断需靠临床表现、体检、脊柱平片及MRI检查 ,终丝有否病变是诊断的标准 ,而圆锥低位不是判断有无终丝牵拉综合征以及是否需要手术的唯一关键指标。对于终丝变性 ,无论有无神经损害症状 ,无论圆锥位置如何 ,均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行终丝切断  相似文献   
7.
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心绞痛30例,其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均有明显改善.精制蝮蛇抗栓酶具有抗凝、去纤、溶栓作用,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小脑皮样囊肿合并枕后皮肤窦道继发后颅凹脓肿 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脑皮样囊肿合并枕后皮肤窦道继发后颅凹脓肿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为呕吐、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处理较为棘手。自Mount(1949)首次报道至1987年文献仅见11例。我科15年间收治婴幼儿该病种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4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蛛网膜囊肿发病机制和囊肿 腹腔分流术 (微创治疗 )的有效性。方法  49例蛛网膜囊肿患儿术前CT脑池造影 ,自行设计定位方法 ,术中测压、囊液生化检查 ,术后定期CT随访囊肿缩小情况。结果 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 ,微创手术方法并发症少 ,囊肿消失率 85 7% ,总消失和缩小率 10 0 %。结论 微创手术方法对儿童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在小儿颅内囊液性疾病中的治疗应用,以及结合开颅术及分流术协同完成小儿颅内复杂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105例患儿接受内镜手术,年龄3个月至12岁.包括阻塞性脑积水53例,其中51例成功完成内镜下三脑室底造口术.脑内囊肿52例中有28例颞叶囊肿行镜下囊壁部分剥离术和脑池开放术,5例透明隔囊肿和5例侧脑室囊肿分别行囊肿-脑室造口术、3例鞍上及三脑室囊肿行囊肿剥离+三脑室底造口,幕下囊肿6例:其中内镜剥离1例,5例巨大囊肿合并脑积水者采取内镜结合分流或开颅显微镜下剥离术.幕上中线部位囊肿5例,囊肿部分剥离+开窗4例,1例多房打通结合囊肿腹腔分流术.结果 51例脑积水中,47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52例颅内囊肿,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总体缩小率占98%,颞叶囊肿缩小率100%,11例术后有硬膜下积液,7例随访好转,4例术后4个月至1年出现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外引流术后治愈,1例合并中枢感染者放弃治疗.结论 内镜手术在小儿颅内囊液性疾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