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对比研究常规显微手术、神经功能导航辅助手术以及术中核磁辅助手术对岛叶胶质瘤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89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显微手术(常规组)、神经功能导航辅助手术(导航组)、术中核磁辅助手术(核磁组)切除程度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导航组与核磁组全切率分别为47.4%、66.7%、80.8%,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42.1%、38.9%、38.4%,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21.0%、11.1%、7.6%.结论 岛叶肢质瘤手术治疗以术中核磁辅助手术较常规显微手术及神经功能导航辅助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我科439例颅脑外伤病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和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相关差异因素。结果 439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65例,颅内感染率为14.81%。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与开放性颅脑损伤、GCS评分、术后放置外引流管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无关。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颅脑外伤的病人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骶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27例骶管内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是否合并脊髓栓系、显微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囊肿完整切除18例,部分切除9例;囊肿切除后,空腔填塞脂肪18例;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腰大池引流后治愈。结论 MRI检查是确诊骶管蛛网膜囊肿的有力手段,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对囊肿的处理以囊肿切除、严密结扎漏口为主,术中填塞脂肪、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及术后合理体位可以有效防止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4.
<正>脑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脑肿瘤半数以上,其中以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程度较高,且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辅以放疗和化疗,即使如此肿瘤仍会很快复发。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一般平均存活仅10~12个月,大多数在确诊后1年半左右死亡[1]。延缓复发对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90 种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对4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并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在SCL-90 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上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而强迫、恐怖、偏执因子评分与常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家属SCL-90 总分及除恐怖、偏执、人际关系外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男性家属(P<0.05,其中抑郁、焦虑、敌对三项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尤其是女性,是发生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要高度重视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两种技术手段对运动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治的11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长期随访结果。115例患者中,男∶女=68∶47,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选择手术方法和切除策略。其中功能神经导航辅助术中磁共振下切除肿瘤78例(磁共振组),单纯功能神经导航指导下切除肿瘤37例(导航组),术后根据病理学诊断,给予患者标准化治疗;结果收治的1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磁共振扫描及术后72h内复查MRI证实核磁组病例手术全切率达91.0%,导航组为59.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磁共振组为3.8%,导航组为10.8%;术后随访5~52个月,患者1年生存率磁共振组为93.9%,导航组为80.6%;结论运动区胶质瘤在手术全切率方面与其他部位胶质瘤接近,但由于胶质瘤靠近运动区,术前临床表现及术后功能缺失均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与单纯功能神经导航技术相比,功能神经导航辅助术中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使运动区胶质瘤的手术全切率及术后功能保留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术中核磁共振成像(iMRI)功能神经导航手术治疗低级别脑胶质瘤(LGG)的初步经验。方法对178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辅助手术手段对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功能障碍以及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术中核磁组全切率为73.9%,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0.2%,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83%;单纯导航辅助组全切率为63.6%,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6%,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5%,84%。结论 iMRI辅助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结果优于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而未增加术后功能障碍风险,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