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影响。方法 对74眼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进行术后(3.4±0.8)年随访,术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6次/d治疗,并在4个月内逐渐减量,之后分为停药组和长期组,长期组以2次/d,再持续治疗12个月。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进行随访。结果 停药组和长期组ECD分别在术后2年内从(2 317±233)个/mm2 和(2 480±274)个/mm2减少到(1 375±156)个/mm2 和(1 445±206)个/mm2。药物对ECD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无影响(F=1.71,P=0.13)。结论 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不能缓解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熊胆引流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TZ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引流熊胆液灌胃,观察血糖、体质量变化和24wk视网膜组织SOD和MDA水平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SOD水平下降,MDA水平上升,病理改变主要是三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线粒体病变和细胞的变性、凋亡。引流熊胆液组与糖尿病模型组对比体重和血糖没有改变,而视网膜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超微结构病变明显减轻。结论:引流熊胆液可以下调高血糖视网膜的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线粒体的病理改变,阻止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复明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明工程中应用超声乳化和手法小切口开展批量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82例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组)168例,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MSICS)组114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Phaco组视力≥0.3者79.2%,核硬度≤Ⅲ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率4.3%,角膜水肿发生率22.2%,核硬度≥Ⅳ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13.7%,角膜水肿68.6%;MSICS组视力≥0.3者78.1%,核硬度≤Ⅲ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率3.8%,角膜水肿发生率19.0%,核硬度≥Ⅳ度者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率5.7%,角膜水肿发生率14.3%。结论:在技术和设备条件得到保障的时候,可以采用Phaco或MSICS两种小切口方法进行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对于核硬度≥Ⅳ的白内障,MSICS手术安全性高于Phaco手术。  相似文献   
4.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复明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明工程中应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94例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组80例,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MSICS)组114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结果核硬度≤Ⅲ白内障患者77眼两种手术方法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类似,Phaco组25眼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1例(4.00%),角膜水肿4例(16.00%),MSICS组52眼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发生2眼(3.85%,和Phaco组比较P=0.766),角膜水肿发生7例(13.46%,和Phaco组比较P=0.453);而对于核硬度≥Ⅳ者117眼,Phaco组55眼角膜水肿为36眼(65.45%),MSICS组7眼(11.29%),P=0.000,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前者为5眼(9.09%),后者1例(1.61%),P=0.02。结论对于核硬度≥Ⅳ的白内障,MSICS手术安全性高于Phaco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影响。方法对74眼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进行术后(3.4±0.8)年随访,术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6次/d治疗,并在4个月内逐渐减量,之后分为停药组和长期组,长期组以2次/d,再持续治疗12个月。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density,ECD)进行随访。结果停药组和长期组ECD分别在术后2年内从(2 317±233)个/mm2和(2 480±274)个/mm2减少到(1 375±156)个/mm2和(1 445±206)个/mm2。药物对ECD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无影响(F=1.71,P=0.13)。结论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不能缓解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383例ROP筛查情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2010-10/2011-09在我院NICU及眼科门诊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的383例早产儿眼底情况,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筛查的383例早产儿中,发现ROP患儿53例(13.8%),均为双眼发病;其中阈值前Ⅰ型及阈值期病变光凝治疗22例(5.7%);发展为5期病变1例(0.3%);急进型2例(0.5%).数据显示ROP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与出生体质量及胎龄呈负相关;尤其出生体质量与ROP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低出生胎龄和体质量是ROP发生的根本性高危因素,对于低胎龄、低体质量的高危早产儿应规范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7.
吕帆  金丽文  林燕瑜  李晓霞  吴松一 《眼科》2012,21(3):199-200
患儿女性,孕33+2周早产。因家长发现其“看小见东西,眼球摆动1个月”于2011年12月22日至泉州市眼科医院眼科就诊,当时矫正胎龄56周。  相似文献   
8.
背景: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即使没有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植片内皮细胞密度也会以超生理的速度进行性下降,即发生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对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临床对比分析,于2004-05/2009-05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内实施.对象: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54例(54只眼).方法:对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术后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治疗:6次/d,1个月;4次/d,2个月;2次/d,1个月,之后分为停药组和长期组.长期组以2次,d,再持续治疗直到术后12个月,停药组停止以任何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眼局部或全身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对患者内皮细胞密度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12±0.28)年.结果:停药组和长期组在穿透性角膜移植后36个月内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均有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密度在各随访时间点与前次随访结果相比均显著卜降(P均<0.01),停药组内皮细胞密度由术前的(2 438±211)个/mm~2降低到术后的(1 424±124)个/mm~2;长期组由术前的(2 791±229)个/mm~2降低到术后的(1 614±114)个/mm~2.停药组和长期组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2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并不能对内皮细胞密度的减少造成影响(P>0.05).结论:局部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不能缓解植片内皮细胞慢性失功的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用某油或无水氯化钙保存角膜材料的大面积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3例细菌性角膜溃疡,合并8.0~8.5mm直径的角膜溶解、穿孔;5例真菌性我膜溃疡,溃疡浸润范围均大于7.5mm,浸润深达全层,2例合并小穿孔,3例合并前房积脓。用甘油或无水氯化钙保存的角膜材料行大面积穿透性角膜移植。结果 7例感染控制,其中5例移植片保持半透明,2例新生血管长入,1例经2次角膜移植感染仍不能控制,最后做眼内容物摘除术。结论 在没有新鲜角膜材料来源时,用甘油或无水氯化钙保存角膜材料对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行大面积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并发白内障的诊断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效果,并评估其行白内障手术的时机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泉州市儿童医院行白内障摘除术的Rb患儿23例(25眼)。其中男11例(11眼),女12例(14眼)。7眼行透明角膜25G切口,18眼行睫状体平坦部25G或者27G巩膜微切口。随访1~72个月,平均(24±16)个月。统计手术时间,术前Rb治疗方式及次数,术后眼底检查是否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结果: 患儿平均手术年龄(35±19)个月。自确诊Rb到发现白内障的时间(中位数)为19 个月,发现白内障到白内障手术时间(中位数)为5个月,最后一次Rb治疗到行白内障手术的时间(中位数)是10个月。行白内障摘除术前全身化疗22例(102次),局部光凝12眼(62次),眼内注药11眼(19次),放疗1眼(1次),眼外冷冻6眼(10次),玻璃体切割手术17眼(20次)。2眼在Rb治疗过程中不能查见眼底,而眼B超检查示肿瘤复发,故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局部激光治疗复发肿瘤,随访期内未再复发。23眼为肿瘤局限钙化后行白内障手术,术后19眼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未做治疗;4眼出现肿瘤晚期并发症(1眼继发青光眼,2 眼前房出血,1 眼眼内肿瘤复发),行眼球摘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摘除眼未见眼球外有Rb转移。结论:对于Rb患儿,必要的白内障手术为眼底检查提供了清晰的视野。对于肿瘤局限钙化病情稳定的患眼,在无肿瘤生长的角膜或者睫状体平坦部做切口行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