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高压氧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结论:高压氧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减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加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底节区或皮层下出血量≥30ml,根据头颅CT定位,相应部位作一长3~5cm切口,小骨窗直视下清除脑内血肿,术后24h内置腰大池引流。结果:本组32例,恢复良好8例,占25.00%,中度残废14例,占43.75%,重度残废6例,占18.75%,死亡4例,占12.50%。结论: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加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少、减压快、止血较完善,术后少用或不用甘露醇等脱水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中的应用。方法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45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19例,大部切除5例,死亡1例。结论该手术入路可以切除第三脑室前、中、后部的肿瘤,术野暴露清楚,不易造成穹窿、丘脑、大脑内静脉、丘纹静脉的损伤,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术后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VP分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20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分享治疗经验。结果 VPS术后感染20例,占同期VPS的7.3%。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行VPS易并发术后感染。VPS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意识障碍,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0%,其中11例为革兰阴性菌感染,7例为革兰阳性菌感染,2例无细菌培养结果。VPS术后感染治愈16例,死亡3例,死亡率15%。治疗后平均随访(32.1±28.7)个月,未见VPS感染。结论 VPS术后感染的明确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应根据脑脊液细菌药敏结果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尽早拔除分流装置,择期再行VPS是至关重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谢伟  林维正  吴分浪 《腹部外科》2001,14(6):352-353
目的 讨论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 1 991~ 2 0 0 0年间收治的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治胰腺损伤患者 2 7例 ,均经手术证实 ,其中术前确诊 4例 (占 1 4 .8% ) ,术中确诊 2 3例 (占 85 .2 % )。合并主胰管损伤的胰腺裂伤或断裂 7例 ,合并十二指肠损伤 3例 ,合并门静脉裂伤 1例 ,合并脾破裂 7例 ,合并肝破裂 5例 ,合并其他损伤 1 1例。治愈 2 4例 (占 88.9% ) ,死亡 3例 (占 1 1 .1 % )。结论 胰腺损伤术前诊断困难 ,及早剖腹探查是诊断胰腺损伤的主要方法 ,明确损伤程度和部位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和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组给予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巴氏指数(BI)(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并发症。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小骨窗组术中出血量较低,手术时间较短(P<0.05);小骨窗组术后1周GCS评分较传统组高(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小骨窗组BI较传统组高(P<0.05);小骨窗组并发症发生率3.33%较传统组26.67%低(P<0.05)。结论 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相比,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可促进患者昏迷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早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 2015 年 3 月 至 2018 年 3 月收治的 42 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1 例。对照组患者先进行脑室腹腔分 流术,3 个月后择期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观察组患者在 3 个月内择期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同期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脑 外伤患者在 3 个月内择期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同期进行早期颅骨修补术的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哥斯 拉昏迷评分,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D)与CD105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ath-D与CD105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ath-D在正常脑组织中阴性表达,而在低级别、Ⅲ级、Ⅳ级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表达分值分别为2.667±0.984、7.267±1.335、11.539±1.127.正常脑组织CD105蛋白阴性表达,而各级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均有CD105蛋白阳性表达.高倍视野下(×400倍)低级别、Ⅲ级、Ⅳ级星形细胞瘤中CD105-微血管密度(MVD)分别是(5.917±0.289)个/视野、(12.920±0.336)个/视野、(20.446±0.418)个/视野.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Cath-D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r=0.948,P<0.05).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周缘组织中Cath-D蛋白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说明两者通过相互作用促进瘤细胞的侵袭、浸润和转移,对判断星形细胞瘤的预后起到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滑动骨瓣"在小儿开颅手术中的应用2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滑动骨瓣”术式应用于儿童开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术前精确设计骨瓣大小及切口形状,术中使用线锯切下骨瓣,切面呈斜形,不再咬大骨窗。关颅前分离骨窗周边的帽状腱膜下与颅骨骨膜之间隙,将骨瓣埋置于骨窗边帽状腱膜下,在骨瓣相应位置钻2枚小孔,穿入10号丝线,从皮肤切口处引出备牵拉用。缝合头皮,术后5~7d高颅压消退不需要骨窗减搓时,牵拉骨瓣至骨窗处,使之完全复位。结果 29例痫人均一次复位成功,无一例感染,无并发牵拉部位血肿,骨瓣复位良好,术后半年以上者出现骨性愈合。结论 “滑动骨瓣”术式用于儿童开颅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免去骨瓣减压术后二期颅骨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钻颅减压抢救脑疝期特急特重型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44例脑疝期特急特重型颅内血肿患者快速钻颅减压,缓解颅内高压后常规开颅清除血肿。结果44例脑疝期特急特重型颅内血肿患者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8例(18.2%),中残8例(18.2%),重残8例(18.2%),植物生存4例(9.0%),死亡16例(36.4%)。结论快速钻颅减压可以迅速缓解脑疝期特急特重型颅内血肿患者的颅内高压,减轻继发性脑干伤,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