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8例AMI患者,其中19例发生早期死亡。比较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浆CPK、CRP和BNP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参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在年龄、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CRP、CPK和BNP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42,P=0.011)、既往心衰史(OR 0.003,P=0.031)、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OR 1.626,P=0.046)及血浆BNP浓度(OR 1.009,P=0.042)、CPK浓度(OR 1.011,P=0.009)为AMI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既往有心衰史、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长及较高的血浆BNP、CPK浓度为AMI后发生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二胺氧化酶( DAO)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组织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 2019年 4~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收治的 80例脓毒症患者及 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又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AGI)分为非 AGI组(n=35),AGI组(n=45)。根据入院 28天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 n=51)与死亡组( n=29)。比较各组患者血清 I-FABP,DAO及其他临床特征,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 28天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 AGI组和 AGI组患者 I-FABP(20.28±3.37, 26.15±4.67μg/L vs 17.16±2.44 μg/L),DAO(2.49±0.63, 3.28±0.87mmol/L vs 1.31±0.34 mmol/L)水平升高( F=65.92, 94.24, P<0.05);与非 AGI组比较, AGI组 I-FABP,DAO水平亦显著升高( P<0.05)。I-FABP,DAO与 CRP,D-乳酸呈显著正相关( r=0.415,0.477,0.426和 0.465,均 P<0.05),而与 TNF-α,IL-6无明显相关性( 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较大, MV时间明显延长, CRP,PCT,APACHE II评分, SOFA评分, AGI评分, I-FABP,DAO显著升高( t=2.27~11.21,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 OR=3.13,95%CI:1.67~4.48), AGI分级( OR=2.36,95%CI:1.38~3.49),I-FABP(OR=1.73,95%CI:1.24~2.51),DAO(OR=1.42,95%CI:1.13~1.84)均是 28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χ2=9.37~20.67,均 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 I-FABP和 DAO明显升高,与 CRP和 D-乳酸间有良好相关性,可反映早期肠组织损伤,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治疗老年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老年下呼吸道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3组:利奈唑胺组(11例,静脉用药,600 mg,2次/d,疗程10~14 d);去甲万古霉素组(18例,静脉用药,400 mg,3次/d,疗程7~14d);替考拉宁组(26例,静脉用药,首剂400 mg,维持剂量200 mg/d,疗程7~14 d).比较分析各组治疗效果、药物毒副反应情况、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利奈唑胺组治疗有效率为81.8%(9/11),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组治疗有效率为55.6%(10/18),替考拉宁组治疗有效率为61.5% (16/2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5 >0.05).利奈唑胺组细菌转阴率为81.8%(9/11),盐酸去甲万古霉(万古霉素)素组细菌转阴率为72.5% (13/18),替考拉宁组细菌转阴率为77.4%(20/2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 >0.05).3组患者治疗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6.3±3.05)、(32.8±4.11)、(33.5±3.55)d,利奈唑胺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另外两组(P<0.05),万古霉素组和替考拉宁组平均住院天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利奈唑胺、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是治疗老年下呼吸道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利奈唑胺可能有助于缩短患者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胰腺损伤患者早期预警及预后的风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2月到2020年12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1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胰腺损伤将21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胰腺损伤组(52例)和无胰腺损伤组(158例),根据胰腺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34例)和死亡组(18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入院24 h内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分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胰腺损伤早期预警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胰腺损伤组与无胰腺损伤组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酶、脂肪酶、肌酐、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心肌肌钙蛋白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胰腺损伤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钙素原[比值比(OR)= 1.007,95%置信区间(CI)(0.970,1.005),P = 0.039]和hs-CRP[OR = 1.008,95%CI(0.990,1.027),P = 0.040]是脓毒症合并胰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相对危险度(RR)= 1.207,95%CI(1.054,1.384),P = 0.007]是脓毒症合并胰腺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入院24 h内降钙素原和hs-CRP是脓毒症合并胰腺损伤的早期预警风险因素,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合并胰腺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EffectsofTripterygiiTotoruminTreating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PatientswithlsletTransplantationEffectsofTripterygiiToto...  相似文献   
6.
17-α羟化酶缺陷是一较罕见的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高血压、低血钾、硷中毒以及性分化异常等。现报告一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C-592A多态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方法检测21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21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IL-10C-592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计算表示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odd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冠心病组IL-10-592A等位基因频率(76.2%)显著高于对照组(68.3%);A等位基因型的冠心病发病风险较C等位基因型显著增加(OR:1.48,95%CI:1.10-2.00,P=0.010)。两组人群的C.592A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AA基因型的冠心病发病风险相比C等位基因携带者(CC、CA基因型)呈显著增加(OR:1.64,95%CI:1.12—2.42,P:0.012)。结论IL-10基因C-592A多态性可增加我国人群的冠心病发病风险,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损伤临床研究10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急诊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12年10月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急诊内科病房和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治疗的各类急性肾损伤患者101例,总结分析其诱因、病因、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01例患者,年龄68.52±18.19岁,男性65例(64.4%),女性36例(35.6%),有基础肾脏疾病者9例(8.9%),死亡27例(26.7%)。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病因为脓毒症、心衰、中毒等;高龄患者易出现急性肾损伤,不同病因所致急性肾损伤在不同年龄组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类型急性肾损伤在不同年龄组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的GFR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与青年组GF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蛋白尿和高血压的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急性肾损伤患者蛋白尿、MODS、死亡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蛋白尿比例、MODS比例、基础肾脏疾病比例、脓毒症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高龄、脓毒症、蛋白尿、男性、MODS是急性肾损伤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1.脓毒症、心力衰竭、急诊中毒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重要病因,高龄患者易发生急性肾损伤,需要引起急诊医生的关注。2.男性、脓毒症、高龄、蛋白尿阳性、MODS是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不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是一种发病率、误诊率及病死率均高的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内科明确诊断并进一步治疗的8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物理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10例。(1)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的分值由低到高将患者分为A组(21例)、B组(65例)、C组(24例),比较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2)将11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变化、APACHEⅡ评分,并分析肝功能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APACHEⅡ评分越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就越高,清蛋白(ALB)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年龄、ALT、AST、TBIL、TBA、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ALB的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间性别、γ-谷氨酰转移酶(GGT)、前清蛋白(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与ALT、AST、TBIL、TBA呈明显正相关(r=0.617、0.825、0.772、0.719,均P0.01),与ALB呈明显负相关(r=-0.364,P0.01),与GGT、PA未见明显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肝功能障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功能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动态地检测肝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变化,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疗效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