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以及对MDA含量、MPO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青春期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未切除卵巢,其余3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隔天分别皮下注射蓖麻油(对照组)、雌二醇(E2,100ug/kg,E2组)、高剂量雌二醇(E2 500ug/kg,5E2组),连续4周:各组均行肠系膜上夹闭30min,再灌注时间分别为1h(n=5)、6h(n=5)和24h(n=5)。采集血清标本测定E2浓度、血清MDA含量、MPO活性;采集组织标本测定MPO活性:结果对照组、假手术组、E2组和5E2组的血清雌二醇浓度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MPO活性、MDA值含量高于术前,而其他3组术后MPO活性、MDA含量低于术前。E2组的血清MPO值、MDA值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激素对大鼠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活化、减少脂质氧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胰腺炎(CP)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1例接受外科治疗的CP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病因有胰管结石伴扩张3例,胰腺结构异常2例,胰管狭窄2例,胰管壶腹部狭窄1例、胆管扩张症并胰胆管合流异常2例、胆管下端狭窄1例.11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10例患者(10/11)腹痛均明显缓解,无死亡病例.1例患儿因复发性胰腺炎再次住院2次,1例患儿术后发生胰漏,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小儿CP的外科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可延缓慢性胰腺炎的自然进程,对患儿的疾病转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苗勒氏管激素受体-2(anti—mullerianhormonereceptor-2,Amhr2)是睾丸间质细胞中的特异性标志分子,我们构建了Amhr2基因启动子介导的睾丸间质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Amhr2一Cre)。方法采用显微注射法将7.1kb的转基因片段导入小鼠基因组,获得子代小鼠睾丸组织进行PCR检测,再将转基因小鼠与ROSA26报告小鼠交配,利用LaeZ染色对Amhr2-Cre双转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获得子代Amhr2-Cre转基因小鼠经PCR检测显示,睾丸间质细胞中Cre重组酶介导的Amhr2基因发生重组;LacZ染色进一步表明,Cre重组酶在睾丸间质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介导ROSA位点LoxP序列间的重组。结论建立的睾丸间质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在睾丸组织中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并能在体内成功介导这些睾丸间质细胞基因组上LoxP位点间的重组,是一种研制在睾丸特定细胞中特异性基因剔除小鼠的良好遗传工具小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研究栀子经樟帮法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比较其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京尼平苷,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Ⅲ)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5μL,柱温30℃,DAD检测器采集范围195~700 nm,检测波长238 nm和44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指纹图谱比较。结果:与生栀子相比,栀子炮制品中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产生1个新的色谱峰。结论:栀子樟帮法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改变很有可能是导致药效和药性发生改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青春期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假手术组未切除卵巢,其余3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隔天分别皮下注射蓖麻油(对照组)、雌二醇(E2,100ug/kg,E2组)、高剂量的E2(500ug/kg,5E2组)4周。将各组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再灌注时间分别为1h(n=5)、6h(n=5)和24h(n=5)。测血清E:浓度,小肠粘膜行粘膜病理评分、iNOSmRNA表达及iNOS活性测定。结果对照组、假手术组、E2组和5E2组小肠粘膜病理评分分别为3.31±0.12、3.00±0.09、2.57±0.12和2.98±0.08,iNOSmRNA表达水平的拷贝数对数值分别为3.85±0.42、4.86±0.76、5.17±0.34和4.25±0.41。E2组的病理评分低于其它3组(P〈0.01),而iNOSmRNA表达水平高于其它3组(P〈0.01)。各组iNOS活性水平与iNOSmRNA表达水平一致,E2组iNOS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亦高于假手术组和5E2组(P值均〈0.05)。线性回归分析示血清E2浓度的对数值与病理评分呈负相关(P〈0.01)、与iNOSmRNA和iNOS活性呈正相关俨值均〈0.01)。结论雌激素对大鼠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iNOS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网状细胞瘤又称血管母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3%~2.4%.肿瘤约80%为囊性,特别在小脑,囊性更为多见.肿瘤囊壁上大多有瘤结节突入囊内,一般直径在2 cm左右,有的甚至隐藏在囊壁内,不易被发现[1].1994年3月~2002年3月我院选择26例血管网状细胞瘤采取穿刺抽液与γ刀结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脓肿的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4年 11月~ 2 0 0 1年 12月 ,采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治疗一组脑脓肿患者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1人 ,其中男性 7人 ,女性 4人 ,年龄 6~ 5 4岁 (平均 3 0 .5岁 )。病史 1~ 3个月 ,有明确感染病史者 4例 ,无明显感染病史者 7例。脓肿最大直径 6.5cm ,最小直径 2 .0cm。脓肿位于丘脑 3例 ,基底节区 2例 ,侧脑室枕角处 2例 ,颞叶深部 1例 ,顶叶深部 1例 ,小脑半球 2例。临床表现为相应功能区的障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癫痫等 ,5例患者有轻度发烧 3 7.0℃~ 3 8.5℃。1.2 …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口腔黏膜修复小儿长段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3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口腔黏膜修复长段输尿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均为左侧,平均年龄4.2(3.0~5.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泌尿系B超、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及肾核素扫描等检查明确诊断。采用游离口腔黏膜镶嵌输尿管及大网膜覆盖法修复输尿管狭窄。结果:所有手术均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输尿管狭窄长度3.9cm,平均手术时间192.3(168~21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3(15~30)ml,术后平均引流管留置时间7(5~9)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7(7~10)d。术后2个月行输尿管镜探查见吻合口通畅,无黏液及结石形成,平均随访8个月,手术成功率为100%。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口腔黏膜修复小儿长段输尿管狭窄安全可行,具有操作精准、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复杂性输尿管中上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患者女 ,3 4岁。走路不稳 ,呈醉汉步态 2个月 ,头枕及颈后疼痛 ,呈持续性锐痛半个月。服用止痛药物可缓解 ,无恶心及呕吐。查体 :神清 ,语利 ,双侧视乳头水肿 ,颈软 ,四肢肌力Ⅴ级 ,肌张力正常。轻度共济失调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MRI示 :小脑下蚓部占位 ,不规则 ,部份钙化 ,第四脑室及延髓受压。注射Gd -DTPA ,肿瘤强化不明显 ,考虑为胶质瘤 ,伴梗阻性脑积水。入院后 ,给予放疗 ,剂量为10 2 0CGY时 ,病人出现高颅压症状 ,立即决定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 ,质地较硬 ,血运丰富 ,伴部分钙化 ,因…  相似文献   
10.
自首例脐血移植治疗Fanconi贫血获得成功以来,全世界有关脐血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兴未艾。然而,有关尿毒症患者应用脐血的研究却少见报道。为此,笔者选择了终末期尿毒症接受透析治疗的病人,采用无血缘关系的脐血输注,观察输血后病人主要症状及血常规有关指标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1999年1月至1999年7月本院住院终末期尿毒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接受脐血全血输注者(20人)为实验组,同期接受成人洗涤红细胞输注者(19人)为对照组。两组间有关情况的比较见表1~2。 1.2 脐血的采集与检测选择无急慢性传染病、无产科并发症足月顺产健康产妇,于胎儿娩出后第三产程作脐静脉穿刺,封闭式采血,置入无菌抗凝的血液储存袋内,于4℃冰箱短暂保存,24~72h内使用。采自每个胎盘的血为1U,约80~120ml。同时取脐血残存血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常规检测、肝炎全套抗体检测、艾滋病抗体检测、梅毒血清试验以及抽样行细菌培养。上述检查合格者,脐血方可供临床输注用。 1.3 输血方法脐血组静脉输注符合检测要求的同血型脐血全血,每周1~2次,每次输血1~2个单位,平均每人输血约600ml。对照组静脉输注血站提供的同血型成人洗涤红细胞,每周一次,每次200ml,连续3次。 1.4 观察指标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1周、2周、4周记录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并采取外周血检测血常规有关指标的变化。所有研究对象输血前半年内及输血后1月内均未用促红素、粒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它输血治疗,以免干扰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