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Ⅳ层伴随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至-20 mV,以诱发视皮层Ⅱ~Ⅳ层LTP,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并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APV对LT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视皮层LTP诱发率在生后1周龄组最低(3/14),2周龄组略微增加(9/29),3周龄组最高(11/19),4周龄组次之(7/14).睁眼前后LTP诱发率差异显著(P<0.05).②APV处理组LTP诱发率(4/33)显著低于非APV处理组(24/54)(P<0.01).但有4例来自Ⅳ层水平联系的突触,APV不能阻断LTP诱发.结果提示:①视皮层LTP反映了生理状态下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睁眼前视皮层大多数突触的可塑性处于潜伏状态,而睁眼后形觉刺激激发了视皮层突触的可塑性.②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低频刺激视皮层Ⅳ层伴随突触后去极化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性的.但视皮层Ⅳ层水平联系突触中存在不被100 μmoL/L APV阻断的LTP.  相似文献   
2.
用细胞内记录方法检测2-氯-4-溴-α-甲基肉桂酸钠盐(SC1001Na)和通道阻断剂四乙铵、氯化锰及河豚毒素对中华大蟾蜍离体缝匠肌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影响。10mmol/L四乙铵及氯化锰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无影响,1μmol/L河豚毒素完全阻断动作电位。2mmol/LSC1001Na显著降低动作电位幅度并延长其持续时程(P<0.05),而对静息电位无影响,但其作用可逆。经四乙铵10mmol/L预处理后,2mmol/LSC1001Na仍能延长动作电位持续时程,同时降低其幅度,而10mmo1/LSC1001Na完全阻断动作电泣,并使静息电位去极化(P<0.05)。且药物效应为不可逆。本研究结果提示:SC1001Na可能是一种新型钠通道阻断剂。  相似文献   
3.
一、蛇α-神经毒素的理化性质迄今,从各种蛇粗毒中分离纯化出的神经毒素一般分为突触前和突触后两类。突触后神经毒素,即α-神经毒素,作用特点是选择性地与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中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接头传递。α-神经毒素主要存在于眼镜蛇科和海蛇科毒蛇  相似文献   
4.
5.
大鼠睁眼前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电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变化,探讨视皮见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的细胞内机制。方法:应用脑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获得4-28d Sprague-Dawleg(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记录突触后电流(Post synaptic currentsd,PSCs)的变化,结果:(1)共记15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根据其电生理学特性可将神经元分为3种类型: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睁眼后无反应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数量明显增多。(2)在同一刺激强度和钳制电压下,对视皮层神经的输入阻抗和PSCs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1)输入阻抗IR:睁眼前与睁眼后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周龄与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PSCs的峰值,到达峰值所需的时间,10%-90%上升时间,10%-90%下降时间,半波宽和潜伏期;1周期组与2周龄,3周龄,4周龄组之间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 过程中,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形觉刺激以及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作用下,视觉依赖性突触的形成和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发育过程中伏膈核神经元的形态学和电生理学特性 ,运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合细胞内标记技术对出生后 3 d(P3 ) 3 0 d(P3 0 )的伏隔核神经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出生后随着动物的不断成熟伏隔核神经元的树突野半径和树突总长度逐渐增长 ,树突分支逐渐增多 ;静息膜电位 (RMP)和输入阻抗 (IR)降低 ;动作电位的幅度升高 ,时程降低 ,突触后电流则无显著性变化。但在 P7以前 ,5 7.9%的神经元对刺激无反应 ,这类神经元主要见于幼稚动物 ,其静息膜电位与输入阻抗较高。提示 ,发育过程中伏隔核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成熟密切相关 ,幼稚与成熟神经元在细胞形态学和电生理学以及突触功能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幼稚和成熟神经元对信号的输入、输出整合不同。  相似文献   
7.
注重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科学一直是医学科学的基础和推动医学科学发展的动力。实验科学对于高级医学人才无论是在技术、方法、知识掌握上 ,还是在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都是必不可少的。机能实验课 ,作为实验科学最直接、具体的反映 ,它对于学生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医学理论的深入理解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及创新思维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的关系, 观察电生理特性和形态变化的同步化程度,认识正常视觉发育的细胞内机制。 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和细胞内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4~28 d Sprague-Dawleg(SD) 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再进行细胞内标记和组织学染色。 结果成功标记23例细胞,其中锥体细胞与非锥体细胞在电生理特性上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学上的成熟度不同。 结论①视觉发育过程中,视皮层锥体细胞和非锥体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反映其参与不同的视皮层神经元回路的整合功能。②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和电生理特性变化的同步化程度大于视皮层下结构。(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89-292)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同时,建立神经元的生物胞素标记技术。方法:利用盲法获得视皮层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在电生理记录的同时,Biocytin通过记录电极尖端灌注到所记录的细胞内,标记成功后再进行组织学染色。结果:能观察视皮层同一细胞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及神经元之间的染色耦合。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细胞标记成功率高,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视皮层LTP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视皮层LTP与大鼠生理年龄及视觉经验的关系,探讨视觉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的突触机制和细胞机制,用低频刺激视皮层脑片IV层伴随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至-20mV,以诱发视皮层Ⅱ-Ⅳ层LTP,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并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APV对LTP的影响,结果表明:(1)视皮层LTP诱发率在生后1周龄组最低(3/14),2周龄组略微增加(9/29),3周龄组最高(11/19),4周龄组次之(7/14),睁眼前后LTP诱发率差异显著(P<0.05)。(2)APV处理组LTP诱发率(4/33)显著低于非APV处理组(24/54)(P<0.01),但有4例来自IV层水平联系的突触,APV不能阻断LTP诱发,结果提示;(1)视皮层LTP反映了生理状态下视皮层经验依赖性可塑性,睁眼前视皮层大多数突触的可塑性处于潜伏状态,而睁眼后形觉刺激激发了视皮层突触的可塑性。(2)大鼠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内低频刺激视皮层IV层伴随突触后去极化所诱发的LTP是NMDA受体依赖性的,但视皮层IV层水平联系突触中存在不被100μmol/L APV阻断的L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