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康复指标。方法:对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同期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个量表值的变化。结果:①在DEACMP组中,治疗前后均有显差异。②DEACMP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而DEACMP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结论:神经心理学指标是明确DEACMP患康复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变化规律及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75只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血肿抽吸组,各组又分为12 h、1 d、2 d、3 d、7 d 5个时间点。假手术组注入尾状核2μL生理盐水,脑出血组注入大鼠尾状核2μLⅣ胶原酶。血肿抽吸组是在脑出血模型制作6 h后进行血肿抽吸。各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脑出血周围HSP70、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SP70、Caspase-3含量脑出血组较血肿抽吸组及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0.05),血肿抽吸组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HSP70表达在12 h出现,3 d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减少。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12 h出现,在3 d时达高峰,第7天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Caspase-3蛋白高表达说明在脑出血第3天神经细胞凋亡和损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HSP70高表达对出血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且对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在早期对脑出血进行微创血肿抽吸干预治疗可以减少脑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与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微创穿刺治疗的11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研究资料,并以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DGF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脑出血量、脑室积血量、发病距手术时长、二次手术、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中线移位等临床信息,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影响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研究患者术前PDGF表达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PD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3个月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75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收缩压、术前血糖、发病至手术时长、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否发生中位移位和脑部积血、是否二次手术、血清PDGF水平均对术后短期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值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297,95%CI 2.139~8.634)、出血量(OR=10.612,95%CI 3.647~30.833)、术前GCS评分(OR=10.676,95%CI 2.975~38.318)、发病至手术时长(OR=6.417,95%CI 2.515~16.377)、二次手术(OR=8.891,95%CI 3.637~21.731)、血清PDGF(OR=25.946,95%CI 6.452~104.334)是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DGF截断值为521.23ng/L,0.701(95%CI:0.558~0.844),灵敏度为62.79%,特异度为61.33%。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PD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其表达水平对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联合血肿抽吸治疗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及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 体外分离HUC-MSCs,移植前以BrdU标记。向尾状核注入2μL Ⅳ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12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血肿抽吸组、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联合血肿抽吸组(联合治疗组),进行相应的处理后,于1、3、7、14和30d 5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出血周围p53基因的表达及HUC-MSCs在脑组织的分布,并用改良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结果 与脑出血组比较,血肿抽吸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的mNSS评分、p53表达量均下降(P均<0.05);7d时,联合治疗组的mNSS评分及p53表达量低于脑出血组和血肿抽吸组(P均<0.05),14d、30d时则低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 HUC-MSCs移植联合血肿抽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证实干细胞在体内体外均可被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 方法: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将22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2只和对照组10只,脑内分别注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和磷酸盐缓冲液。细胞移植后第1-8周,每周腹内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大鼠旋转行为,并于第2,8周取大鼠纹状体和黑质部分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转圈次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而对照组大鼠转圈次数没有明显改变,且移植后3-8周两组旋转圈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移植后2周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纹状体针道内及附近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存在;对照组大鼠的纹状体针道处无外源性细胞存在。移植后8周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鼠纹状体针道内仍有细胞存活,并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存在,对照组大鼠纹状体处无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表达。结果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脑内存活并且表达酪氨酸羟化酶蛋白,且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内及血浆中纤溶酶原、D-二聚体的含量,以探讨颅内血肿纤溶活性及外周血纤溶活性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例。同时期选择20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组。留取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静脉血标本及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上清液纤溶酶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手术组患者外周血及血肿测得纤溶酶原比较,手术组外周血纤溶酶原均值(12.36±3.54)ng/ml,手术组血肿内纤溶酶原均值(14.99±3.70)ng/ml,两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t=2.293,P=0.027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血纤溶酶原相关性检验具有正相关性(R=0.670,P=0.0010.01);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血测得D-二聚体相关性检验无相关性(R=0.128,P=0.591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内存在纤溶酶原,血肿内平均纤溶酶原的含量要高于外周血,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联合二甲双胍干预对家兔脑出血病灶周围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家兔6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二甲双胍组(MET组)、微创手术组(MIS组)及微创手术联合二甲双胍组(MIS+MET组)。除NC组外,MC组及MET组在造模后6 h进行假性血肿清除,MIS组及MIS+MET组进行微创清除;术后MET组、MIS+MET组家兔给予二甲双胍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于治疗后第3、7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Purdy)评分并处死,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含水量,免疫组化检测TNF-α、IL-1β和Iba-1的表达。结果:与MC组相比,MIS组、MET组和MIS+MET组家兔Purdy评分、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5),TNF-α、IL-1β和Iba-1的表达减少(P0.05),MIS+MET组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微创清除术联合二甲双胍能够减轻家兔脑出血后的神经损伤及脑水肿,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TNF-α、IL-1β和Iba-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64岁,于2009年4月24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行走时易向右侧倾倒,有踩棉花感,以夜间行走明显,肌力无明显变化,无视物旋转,曾到国内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半年前症状加重,独自行走困难,并出现言语欠清晰、不流利,无发热、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既往饮水呛咳10余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科学简易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尿激酶对其干预后的表现。方法:取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脑皮质,用浓度为2 mg/mL的木瓜酶和适量DNase I酶共同消化,并用配置好的无血清Neurobasal培养基接种培养,6 d后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元纯度;分别配置含尿激酶终浓度为5 000 U/mL、8 000 U/mL、10 000 U/mL、15 000 U/mL和20 000 U/mL的Neurobasal培养基并进行全量换液,镜下观察不同浓度尿激酶干预后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培养6 d,神经元分化成熟,胞质丰富,树突及轴突舒展延长,可见密集的神经纤维网络,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为88.2%;尿激酶干预后,发现尿激酶浓度在5 000~10 000 U/mL时,2 h内镜下观察培养体系无明显变化,但随时间的延长,尿激酶浓度为10 000 U/mL作用4 h时,可见少量神经元细胞破碎崩解,细胞间网状结构减少。尿激酶浓度在15 000 U/mL及20 000 U/mL时,干预2 h发现神经元细胞崩解,网状结构消失。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简易、高效的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的方法,尿激酶浓度在5 000~10 000 U/mL时,2 h内对体外神经元培养体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