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余吉  林伟  陈忠仪 《疑难病杂志》2006,5(3):199-200
我们在工作中应用终池持续引流硬膜下积液、脑室出血等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8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31例;年龄12~68岁,平均36.7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脑室内出血3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3例,均为经2次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病例;颅内感染12例,其中隐球菌感染3例;脑室内积血9例,均行脑室外引流术,手术后均有脑室内残留积血;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组织膨出3例,其中1例曾经骨窗内皮下穿刺2次复发。1.2方法患者侧卧位,取腰椎4~5间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拔针芯,见脑脊液流出,脑脊液压力如低于270mmH…  相似文献   
2.
非颅底脑膜瘤包括大脑镰旁、矢状窦旁及大脑凸面脑膜瘤,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多压迫而非破坏脑组织,往往肿瘤体积巨大而症状、体征轻微。经典而常规的手术方法虽然能够全切肿瘤,但是常常遗留各种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我们受锁孔入路手术方法的启发,在巨大非颅底脑膜瘤手术中采用硬脑膜小切口,梯度降低颅内压,暴露、切除肿瘤,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32~55(38±6)岁。其中矢状窦旁脑膜瘤8例,凸面脑膜瘤5例。肿瘤大小:4cm×3.5cm×2.5cm~9cm×7cm×5.5cm。术前症状:颅内压增高及轻度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策略。方法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9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对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例中89例术后疼痛症状消失,有效率为95.7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皮下积液4例,脑脊液漏1例,听力下降3例,耳鸣3例,面神经功能障碍4例,手术无效4例,死亡1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技术,规范手术的各种操作和积极应用监测技术能够尽量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神经内镜经颞下锁孔入路对上岩斜区进行局部解剖学研究,探索临床经此入路到达该区域的可行性。方法用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1例新鲜成人尸头,显微镜和内镜(0°镜、30°镜)交替配合使用,经PcoA—CNⅢ间隙、PCA-丘脑前穿支间隙、PcoA穿通支间隙、CNⅢ-天幕缘间隙,观察上岩斜区。结果上述间隙中,PcoA-CNⅢ间隙观察范围最广泛,常与PCA-丘脑前穿支间隙、PcoA穿通支间隙配合使用,用于观察第三脑室底和脚间窝。结论颞下锁孔入路能减少对周围结构的侵袭,而内镜对上岩斜区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可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正>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通常是由于大脑中动脉主干等发生阻塞引起,一旦形成,病变多呈进行性发展,如内科治疗无效,往往形成脑疝,需要行去骨瓣减压术[1],本文总结2012年10月以来资料完整之典型病例2例,介绍去骨瓣减压术中技术改进要点及体会。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39岁,突发右侧肢体偏瘫伴失语3 d就诊于神经内科,入院时患者诉头痛。体检:清醒,失语,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右侧肢体肌力0级,其余体征正常。颅脑CT检查提示左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支链氨基酸(BCAA)配方支持的复方氨基酸(丰诺安)对颅脑术后患者氮平衡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颅脑术后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营养1周,研究组给予高BCAA配方,对照组给予普通复合氨基酸,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氮平衡测定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及疲劳评分测定,同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第2天恢复正氮平衡,对照组第6天才开始转正,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4、5、6天及累计疲劳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总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BCAA支持的丰诺安可降低术后疲劳程度,具有更佳节氮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及其辅助的工作系统进行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9例.其中泌乳素腺瘤7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无功能腺瘤6例.结果 19例患者中,全切除肿瘤17例,近全切除肿瘤2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脑脊液漏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19例患者随访6~1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具有创伤小、术中暴露充分、全切率高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垂体腺瘤切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6例垂体ACTH腺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并介绍单鼻孔入路切除垂体ACTH腺瘤的方法。方法2003年1月~4月收治6例ACTH腺瘤.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总结。治疗:全部采用经右鼻孔入路,在骨性鼻中隔处切开中隔黏膜,置扩鼻器,使骨性鼻中隔及对侧中隔粘膜推向对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进一步置入扩鼻器,架于蝶窦前壁,打开鞍底切除肿瘤,术后将鼻中隔复位。结果本组垂体ACTH腺瘤术后,体征逐渐好转,未发生死亡及严重合并症。结论垂体ACTH腺瘤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单鼻孔经蝶入路是治疗垂体ACTH腺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脑室内积血,外伤后脑脊液漏等病变有良好效果,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有关报道,我院从1999年至2005年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上述疾病,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余吉   《中国医学工程》2014,(9):43-43
目的探讨经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3例,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5例,接受经神经内窥镜的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脑积水缓解率为63.6%,观察组患者的脑积水缓解率为97.1%,两组患者的脑积水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可以较少的损伤而让患者的脑积水症状得到缓解,准确找出病灶,治疗效果非常彻底,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