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叶皂苷钠佐治脑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均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组加用七叶皂苷钠。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CT下测量水肿体积。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水肿产生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加用七叶皂苷钠可以抑制脑水肿的形成,提高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②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观察组4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治疗10天后观察患者的颅内压、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③结果治疗10天后纳洛酮治疗观察组颅内压增高患者对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及3个月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水肿减轻,致残率亦少,说明其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心络胶囊是以五种虫药为主组方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 ,为评价其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纤溶系统的影响 ,2 0 0 1年 8月至2 0 0 2年 2月 ,我们对该药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 6 0例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1 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无活动性溃疡、出血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0例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40~ 79岁 ,平均 (6 3 .5 8± 1 0 .2 4 )岁。对照组 3 0例 ,男 1 5例 ,女 1 5例 ;年龄 42~ 77岁 ,平均 (6 4 .1 2± 9.96 )…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复杂 ,多认为与遗传、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情绪紧张、睡眠障碍、精神刺激、气候变化等有关。大多数学者认为偏头痛是一组由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头痛 ,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现就近年来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5 羟色胺 (5 HT)及 5 HT受体与偏头痛发作大多数研究发现在偏头痛的发作中有 5 HT、去甲肾上腺素 (NE)、乙酰胆碱 (AchE)、血管活性肽等共同参与。在血管舒缩过程中 ,5 HT是受体和靶细胞间的介质物。早在 1991年和 1992年 5 HT1D受体已被证实 ,1993年Cushing等又在…  相似文献   
5.
应用细胞生长肽(bFGF)治疗脑血管疾病45例,与对照组60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显效率(71.1%和50%)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bFGF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程度,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脑血管疾病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并对其作用及机制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纳洛酮治疗急性期脑梗塞79例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纳洛酮为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多种应激性疾病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高。我院神经内科于1998.7~1999.6应用纳洛酮(由湖南益侨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后循环T IA的疗效及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00例后循环T IA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加阿司匹林(治疗组)和盐酸川芎嗪加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TCD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用药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峰值流速(V p)值的变化,血小板聚集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2%,对照组为6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椎-基底动脉收缩峰值流速(V p)值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扩张脑血管,改善脑供血,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脑血栓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藻酸双酯钠静滴致过敏性休克并肢端硬性水肿1例于福恩,闫秀玲(滨州地区中心医院神经科惠民县城,251700)关键词藻酸双酯钠,过敏性休克,肢端硬性水肿卢某,男,54岁。因左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1天,于1993年12月18日就诊,诊断"脑血栓形成"。给...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1988~1995年,收治带状疤疹病毒脑炎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5~65岁。拖疹急性期并发脑炎8例,疤疹愈后3~5周发病16例。1.2治疗方法随机将24例患者分为两组:癌疹急性期并发脑炎者为A组(8例);疮疹愈合后发生脑炎者为B组(16例太两组入院后在应用阿糖胞着、无环鸟昔、干扰素抗病毒,复方甘露醇降颅压,卡马西平止痛,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维生素民、民。等治疗的同时,均予激素治疗。方法是地塞米松10mg,l次周静滴,3~5目逐渐减量,用药2周。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脑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特异性3-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断HMG—CoA转变为甲羟戊酸,从而显著减少肝内胆固醇的合成。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及降低痴呆风险和骨折的发生率等非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