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D对30例SAH患者脑血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TCD证实,本组17例(56.7%)发生CVS,其中10例无症状,7例出现CVS症状。头颅CTFisher分级中,Ⅲ、Ⅳ级SAH患者中CV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级(均P<0.05)。结论TCD监测是早期发现SAH后CVS的一种敏感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诊断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临床诊疗意义。方法运用牛津(OXFORD)MR-95动态脑电图仪对癫痫、癔症、发作性睡病、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发作性头痛、发作性腹痛等发作性疾病进行20-22 h动态脑电监测。结果1 735例患者动态脑电图正常450例(25.94%),异常1 285例(74.06%),其中特异性异常:癫痫982例(77.14%),癔症3例(8.33%),一过性脑供血不足0例,发作性睡病5例(23.80%),发作性头痛13例(17.81%),发作性腹痛3例(9.10%),其它不典型发作51例(20.32%)。非特异性异常分别为:癫痫133例(10.45%),癔症5例(13.89%),一过性脑供血不足12例(25.00%),发作性睡病7例(33.33%),发作性头痛18例(24.66%),发作性腹痛4例(12.12%),其它不典型发作49例(18.88%)。结论24 h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TCD对98例女性偏头痛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的观察徐俊健,丁稚鹰,周本秀,邵坤山,付容偏头痛系临床较常见的病症,原因不明。我们自1993年、1995年底采用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经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的98例女性偏头痛患者,观察其颅内血液动力学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5.
脑电地形图临床应用的研究(附2747例BEAM与EEG、CT的临床分析)徐俊健,丁稚鹰,董以健,邵坤山脑电地形图(BEAM),目前已在很多医院得到普及与应用。由干缺乏统一诊断标准、设备、软件和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条件限制,其结果各家报道差异很大,从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33例经TCD证实的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Lp(a)浓度.结果患者组血清LP(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性别间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血清Lp(a)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血流动力学与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测定颈椎病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Vm、Vs、Vd及频谱形态、脉动指数、阻力指数,并结合影像学改变,了解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对颅内供血的影响. 结果 327例临床诊断颈椎病,TCD测定血流动力学异常272例(83.18%),正常55例(16.82%),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261例,TCD异常242例(78.54%);交感型颈椎病7例,TCD异常6例(85.71%);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TCD异常6例(66.67%);脊髓型颈椎病21例,TCD异常1例(4.76%);混合型颈椎病29例,TCD异常17例(58.62%).频谱形态、脉动指数、阻力指数等参数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颈椎病患者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减慢对临床颈椎病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三多谱勒超声(3D-TCD)观察脑梗塞患动脉血流状态的价值。方法:对139例经头颅磁共振(MRI)检查确诊的脑梗塞患做3D-TCD检查。观察主要脑动脉的平均峰流速(Vm),脉动指数(PI)和频谱形态,并与61例无脑梗塞作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组各脑动脉Vm减低发生率比无脑梗塞组有增加趋势,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显增加(P〈0.05),PI值增高伴谱态异常发生率较无脑梗塞组的增加趋势,在大脑前动脉、椎动脉显增加(P〈0.05),结论:3D-TCD是观察脑梗塞病人脑动脉血流状态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筛选缺血性中风高危病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各期脑血液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关系. 方法:利用3D-TCD技术检测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值)、谱态与高血压病各期的相关性. 结果:8种异常共231次发生在213例高血压Ⅰ期病人,10种异常共460次发生在220例Ⅱ期病人,和9种共123次异常发生在28例Ⅲ期病人.同时有某些特殊的异常只发生在Ⅲ期病人中.CT断层显示Ⅰ期高血压患者有脑梗塞2例,Ⅱ期有6例,Ⅲ期有15例,说明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脑血管意外呈相关性. 结论:高血压病的脑动脉的血液动力学异常与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3D-TCD对脑血管受损程度及定位上有意义,且其易行及无创性.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