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境安全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基于浙江省嘉兴市1979~201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评估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30多年来嘉兴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79~2012年,嘉兴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增加了136.6%,相应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5.5%。(2)1979~2012年,嘉兴市景观破碎度指数从0.6531上升到0.876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耕地景观破碎度指数不断增加、聚集度指数减小。(3)1979~2012年,嘉兴市的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4.7%,2000~2012年嘉兴市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尤为显著,生态系统各单项服务价值整体也呈现下降趋势,耕地为嘉兴市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占嘉兴市总生态系统服务的70%以上。(4)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嘉兴市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表明,耕地和水域与生态服务价值呈正相关,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与生态服务价值呈负相关;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和耕地破碎度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改变,城市人的室外生存空间更加狭小,大部分时间是“暗无天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平均在室内的时间达到65%~80%。专家警告说,室内污  相似文献   
3.
虎陈霞  郭旭东  连纲 《生态环境》2010,19(12):2881-2886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水平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紧密相关。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城镇土地利用方式正在从粗放外延式向集约内涵式转化,而农村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大部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利用效率低。因此,研究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对转换目前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并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行政村空间尺度,利用四川省彭州市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葛仙山镇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模糊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葛仙山镇20个行政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葛仙山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属于低度集约利用水平,各行政村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受地形和区位等因素影响,北部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南部平原坝区。因子分析表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投入水平是促进葛仙山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两个首要解决问题。尤其是减少北部丘陵山区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提高对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加大对土地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进一步挖掘北部丘陵山区的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的强度,是葛仙山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的首要任务。同时,还需加强葛仙山镇村镇土地整理的力度,多途径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扩大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蓟运河流域地表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对不同时段和不同监测点环境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研究蓟运河干流地表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 ,在空间上 ,蓟运河干流自上游至下游 ,地表水质总体上表现为不断恶化的趋势 ;在时间上 ,除了 NH4-N浓度有增加的趋势外 ,其它各项监测指标的浓度 ,1998年与 1995年和 1990年相比 ,没有明显的变化 .分析影响蓟运河地表水质变化的原因主要为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如耕地面积增加和林草地面积减少 ;城镇集中区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发射率,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含量影响区域气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着能量交换,水交换,侵蚀与堆积,生物循环和作物生产等土壤主要生态过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组合影响着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发射率、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含量影响区域气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着能量交换、水交换、侵蚀与堆积、生物循环和作物生产等土壤主要生态过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组合影响着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非点源污染途径,许多非点源污染来源都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紧密联系。文中还探讨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的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草原煤矿开采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典型能源开发区,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通过对土壤不同层次8种重金属质量比的分析,探讨了矿山开采对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区周边土壤重金属质量比受采矿影响较大,利用表层与深层质量比的比值Ri来表征重金属在垂直方向上的富集特点,总体上表层重金属富集显著;通过单因子指数法(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PN)及地积累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矿区周边土壤总体污染程度较轻,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镍、铜、铅、锌、镉、砷、铬、汞,铅、铜和镍,表层质量比平均值均大于当地背景值;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重金属质量比的影响较大,利于重金属富集的土地利用类型排序为裸地、旱地、水浇地。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的监控时,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将成为影响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在野外布点采样及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了蓟运河卜游于桥水库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与地表水水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以单一上地利用类型为主控制的流域中,林地和草地控制的小流域的地表水水质明显好于以耕地为上的小流域;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和耕地等)的组合结构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往往介于林地、草地或耕地为主控制的小流域之间;在其他条件相似时,随着小流域内林地和草地的增加,非点源污染降低,而随着耕地比例的升高,非点源污染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的基于“3S”技术的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框架。具体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监测指标体系、生态环境退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将监测与评价指标应用于规划和政策制定,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