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粮食生产在实现了"十一连增"之后正面临着城镇化所带来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如何实现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以1994-2012年我国29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向距离函数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算框架,对我国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值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阶段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城镇化细分并设置了人口城镇化指标、土地城镇化指标、产业发展城镇化指标和生态环境压力城镇化指标,利用所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了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94-2012年城镇化加速期,我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粮食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度要优于粮食平衡区,但是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粮食生产环境在逐步恶化,粮食平衡区则在逐步好转;2人口城镇化有利于粮食主销区和平衡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提升,对粮食主产区则相反。土地城镇化、产业发展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压力城镇化不利于全国及各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提升;3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功能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在我国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促进城镇化和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1998—2014年全国29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熵值法和DEA方法对城镇化指标体系和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其中,城镇化指标体系被细分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三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方程和方差分解模型对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的影响存在功能区差异。对于全国层面、粮食主产区以及粮食主销区,长期正面效应大于短期负面效应,对于粮食平衡区,长期正面效应小于短期正面效应。(2)总体来说,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响应之间的变动为正,并逐渐趋向一个稳定的水平。(3)城镇化和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预测方差受自身的冲击要更高,且二者对预测方差的贡献度呈现出区域差异。最后,提出要加强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资本投入,实施"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策略,并加强对粮食生产领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粮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城镇化和粮食发展策略,适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粮食生产项目和社会化服务建设,促进粮食产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