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2篇
  201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河岸带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市2013年55个河网水质监测点10项水质指标数据,利用SOM+K-means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ation feature mapping,SOM)神经网络,识别全市水质空间分布格局;运用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秩相关在不同空间尺度(100、200、500和1 000 m缓冲区)上探讨水质与河岸带土地利用的关系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可将上海市55个水质监测点划分为4个聚类,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监测点分布于淀山湖、崇明岛等城市远郊地区的聚类Ⅰ水质最优,而监测点分布于苏州河沿线的聚类Ⅱ和城市近郊的聚类Ⅲ的水质较差;(2)在空间尺度上,500 m缓冲区对聚类Ⅰ、Ⅲ和Ⅳ的总解释率最强,1 000 m缓冲区对聚类Ⅱ的总解释率最强;(3)在最优空间尺度上,城镇建设用地对各聚类水质都有较高的解释率,且与大部分水质指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平原河网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河网水系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生境退化现象突出。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盒维数(D)、区域河流坡降(P)、河网复杂度(CR)、河网实际结合度(γ)、区域河网加权曲度(SR)、骨干河网密度(R)等6个物理生境指标,基于改进熵权物元模型,构建了河网尺度的物理生境评价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太湖流域物理生境质量多处于“较好”~“差”等级;生境因子的质量:盒维数(D) >河网复杂度(CR) >区域河网加权曲度(SR)>河网实际结合度(γ)=骨干河网密度(R) >区域河流坡降(P);太湖流域物理生境空间分异现象明显,西部丘陵地区物理生境质量优于城镇化程度高的东部平原地区。河网尺度的物理生境评价体系较为直观的反映了流域物理生境现状,有效的完善了平原河网地区生境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