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国外土地征用的理论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制度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征地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入WTO以后,参照国际惯例,改革征地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自 2 0 0 1年我国正式实行土地储备制度以来 ,土地储备与土地市场的关系研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2 0 0 0年马鞍山市列入国土资源部国有土地资本运营试点城市 ,该市自实行国有土地资本运营、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以来城市土地市场的运行良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和土地市场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与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耕地数量锐减在一定程度上与耕地保护区缺乏激励有关,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可以弥补过去耕地保护制度的不足.本文从外部性、公共物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总结了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基础,分析表明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作用和比较优势是构建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可行思路,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开发(发展)权转移是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发展方向,核心目标是以经济补偿、生态补偿和社会补偿激励耕地保护区,并提升外部性内部化的比例,加大土地开发区建设占用耕地的成本约束.同时,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还须加强法律政策、基金运作、土地规划、标准评估、市场交易等配套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城乡迁移,是影响中国农业转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变量.借鉴推拉理论梳理影响中国农民工城乡迁移意愿的因素,区分并显化土地权益在其中的作用,提出城乡收入、就业环境、土地权益三个假说.并利用南京市的农民工1062份样本调查数据,以农民工流动方向为参照确定留在城市与返回农村作为各自对照组,通过多项分类logit回归分析计量各因素对不同迁移方向意愿的推拉作用.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的巨大动力;城市就业环境的好坏虽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但在家庭总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下他们对恶劣就业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土地权益则在农民工城乡迁移中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总之,规避风险并寻求家庭总收入最大化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行为决策的逻辑基础,今后土地制度改革和政策设计必须重视土地为农民工所提供的退路保障.  相似文献   
5.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农地非农化与农地保护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基于农地非农化调控的要求,从农地非农化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来探讨农地非农化的调控机制问题及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地登记制度:历史沿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地研究了中国农地登记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重要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制度变迁中系统地考察了农地分部门登记的历史原因,分析了农地分部门登记制度上和体制上的症结,认为目前的登记制度造成了交易不安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制化、物权化过程中,它的继承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李维祥诉李格梅继承权纠纷案"作为解构该问题的典型案例,与同类案例的判决结果均表明,法官裁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继承,并且法官见解在全国趋于统一。虽然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为类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处理提供一个稳定的标准。但是,在农民长久不变的预期里,承包地的继承与其他不动产继承的差异性越来越小,而且他们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心理上均不具备区分这种差异性的知识能力。因此,在一个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社会环境中裁判理由的正当充分与被广泛认可程度均会受到影响,并最终影响该案例的指导性与约束力。仅有承包收益的继承权,不足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灭失也不应过于简单化为家庭户的灭失,应该兼顾习惯法对司法判决的潜在影响,适时修改现行法律,调整制定法在继承利益上的适用,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能范围,衡平司法判决的应然与权能变迁的实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更合适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文章以南京市11个典型开发区为例,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各开发区之间的集约用地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高度集约级”,其余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中度集约级”和“轻度集约级”;南京各开发区集约用地主要限制因子各不相同,但主要为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产出强度等;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比,采用模糊物元模型不仅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综合集约等级,也能反映评价对象单项指标的集约等级,还能反映评价对象或评价对象单项指标在所属集约等级的稳定状态和转化趋势,反映的信息更丰富,是一种更适应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