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5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求始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一个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概念,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问题的重要论述内容极其丰富,鲜明的话语和深邃的思想形成了系统性理论。以“赶考”的历史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克服执政党的精神懈怠、防止“应考”失败危险、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刻思想。以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优势的政治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锤炼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格的深刻思想。以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遵循。以开展“两种革命”的使命性主题论述坚持自我革命,揭示了勇于自我革命对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内在机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中逐渐形成、鲜明和成熟起来的。"三什么"和"三怎样",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它由世界观层面、基本理论层面和具体观点层面组成。从这三个层面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已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发展格局。如何坚持和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既涉及实践中的政策确定,又涉及理论上的认识调整。最近江泽民同志所说要注意分清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的界限问题,就是针对思想理论上出现的某些模糊认识而提出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作深入的探讨。一、公有制主体地位提出的缘由——新情况、新问题的回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问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问题的提出,基于两方面的原…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著名美国学者费正清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曾以较大的篇幅论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的许多观点未必可取,但他正确地指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番事业一般说来,是很成功的”。①值此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之际,本文拟就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崭新命题:“党的建设科学化”战略意义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党的建设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的一个新命题,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回应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决定,显示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能力,同时也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党的二十大重大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以概念阐述、面相展示、根本遵循、价值含量为思想逻辑,形成完整的理论架构。党的二十大以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作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阐述,为理论体系构建奠定逻辑基础;以五大特色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面相展示,形成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以九条本质要求揭示中国式现代化根本遵循,确立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原则;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世界的价值含量,昭示理论体系构建的世界意义。完整的理论架构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架构,对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成果的精神实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政治词语。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最早用了这个词语。实践证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经历,最具本质性的问题就是举什么样的旗帜、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理论、确定什么样的制度。先进的旗帜、正确的道路、科学的理论、鲜明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根基是决不能动摇的。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关系国家命运,关系中华民族前途。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界普遍认为,公共性是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是其应然状态.国外学者认为,造成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因素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政府应该作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政府迟迟不作为和作为不到位;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了,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偏离公共利益的方向,导致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造成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直接原因是:政府角色错位,社会转型期法制的"软约束",公共政策的供求关系失衡,在公共政策议程的确定、制定、执行、评估中公共性偏离等.克服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新政府文化;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电子政府;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建设道德责任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公共政策公共性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实证调查启示,后农业税时代农民政治认同的类型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复合型特征.这种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后农业税时代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所发生的根本性嬗变.农民政治认同类型的复合型特征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也并不必然地破坏社会稳定;相反,对社会秩序还起着一定的建构作用.因此,理性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趋势,加强农民政治认同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构建合理的乡村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