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8—2009年中国区域金融业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技术效率的提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且规模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金融业效率差异较大,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金融业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居民和企业的财富、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是金融业效率的有利因素,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以及经营环境相对恶劣是中国金融业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军队方与地方服务机构不同利益主体行为构成一个博弈。在二个阶段动态博弈过程中,规避后勤保障社会化委托代理风险,需要建立健全法律监控体系和法律约束机制,实施有效的法律监控,加强军队方对地方服务机构的内部监控;在双方的重复博弈过程中,避免地方服务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策略选择应是合理控制单次交易数量,适度增加交易次数,通过重复博弈使地方服务企业的交易行为更多的基于未来收益考虑,改变其“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产业集群剩余整体分解模型出发,分析了垂直型产业集群通过重复博弈规避交易主体"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内生交易费用,从而获取成本剩余溢出效应的途径,并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交易中的监控行为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博弈模型设计,分析了垂直型产业集群监控成本节约溢出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具有其组成部分不具有的新功能,垂直关联型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间通过重复博弈和集群内部的信誉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规避交易风险,从而实现产业集群成本节约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2022年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构建SDPD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和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短期效应为正,长期效应为负,整体呈先扩大后缩小特征,并存在短期的空间溢出效应,短期会扩大相邻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基于此,各地区应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改善城乡教育投资体制二元结构,促进产业高级化与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进劳动力城乡双向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1997-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Panel-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总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金融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效应;经济增长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发展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总人数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对金融业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就业总人数对金融业发展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于2022年上半年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扩大信贷投放、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然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初期主要经济体下调利率导致经济滞胀和资产价格持续攀升。采用混频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动态因子(MF-MS-DFM)模型测度中国经济周期,并通过反事实结构向量自回归(CSVAR)模型考察不同经济周期阶段内利率下调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的影响及其金融信贷渠道的作用。结果表明,经济扩张期内利率下调加快金融信贷扩张,金融信贷渠道放大利率下调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作用;经济收缩期内利率下调抑制金融信贷的扩张速度,金融信贷渠道导致利率下调的宏观经济提振效果减弱;经济扩张期内金融信贷渠道会放大利率下调导致的人民币贬值与房价、股价上涨,缓解利率下调导致的债券价格上涨。研究结论证明,金融信贷渠道对利率下调的宏观经济提振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且可能导致经济收缩期内利率下调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复苏,经济扩张期利率下调的房价、股价存在信贷驱动因素,可为政府和央行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元聚类分析方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发达省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类别划分,并进行单项指标比较分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技术策略选择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MDQVAR)实证检验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不同强度的运用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影响,并据此针对不同的经济调控目标提出了最优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组合形式.研究发现:在具体政策配合过程中,应尽量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主要目标选择政策组合形式,在经济下行期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放宽资本流入与增加货币供给的配合能够尽快恢复实体经济增长;在经济平稳期调节贷款价值比与增加货币供应量能够尽可能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而且避免了通货膨胀损失;在经济过热期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可以快速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物价.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Malmquist指数对2001~2010年我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利用三阶段DEA (数据包络分析)针对2010年我国金融业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2001~2010年期间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增长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受技术效率的提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影响,技术效率的提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且规模效率是主要影响因素.各地区金融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金融效率的区域特征明显,且绝大部分省市金融效率远远低于技术前沿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解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基于变参数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的持久收入弹性总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的暂时收入弹性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中持久收入比重较高且相对稳定,暂时收入的比重较低且变动较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持久收入弹性始终大于暂时收入弹性。为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既要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也要适时出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短期政策,其中提高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应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