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法律信仰的危机与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法律信仰的概念入手 ,论述了法律信仰危机的表现和原因 ,以及法律信仰培植的理由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鉴定结论是法定证据种类之一,是一种典型的科学证据。在证据资格和证明价值的内部构成要件方面,鉴定结论有其独特的内容。从静态分析的角度看,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依赖于合法性、形式客观性和形式关联性。科学性特征既影响着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又决定着鉴定结论的证明价值。  相似文献   
3.
司法裁判的本质在于提出解决纠纷的处理意见。既然提出意见,就必须对其正当性予以说明,讲出理由。说理作为一种对处理意见的证成活动,自然有其主体、客体、素材、方式、方法等要素。同时,说理的规范化必然依赖于各种程序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质证是民事诉讼证明过程中的重要活动 ,它是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针对法庭上出示的证据材料进行的质疑、说明与辩驳活动。质证的程序性要素应当包括主体、客体、内容和时序四大方面。质证的程序性保障离不开直接、言词、平等原则的贯彻执行和交叉询问规则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法律发现是指法官判案时生成裁判规范依据的活动。在司法适用的过程中,法律发现存在的必要性取决于找法的三种结果以及相应的案件的两大类型:一般案件与疑难案件。法律发现的意义在于一方面确保裁判依据的外在化,另一方面又使得裁判依据确定化。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医疗纠纷处理中二元化现象的历史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二元化"现象是改革开放后在相关处理法规制定并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主要表现形态有定性二元化、处理机制二元化;鉴定体制二元化和法律适用的二元化。《侵权责任法》的实施为终结法律适用的二元化提供了契机,但这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其他方面的二元化现象有些无需终结、有些还很难在短期内终结。  相似文献   
7.
对于证据的特征是什么?传统学说解释为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现代学说界定为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它们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学术时代的不同表述,它们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并列混淆.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是不合逻辑的,未能厘清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8.
证据法学统编教材是教育教学和学术传承的必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证据法学教材有十几种,然独立思考且严密结合中国司法实践的不多.张保生教授主编的统编教材<证据法学>在结构体系、理论体系、证据论和证明论等方面多有创新和发展,是一部值得深度研习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9.
杨鈜云  邱爱民 《学术论坛》2012,35(12):187-192
科学证据是指存在于法律事务过程中的、具有科学技术含量、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或者证据性事实的各种证据。在各类诉讼中必然有科学证据的运用。美国对科学证据的可采性判断标准经历了弗赖伊规则、《联邦证据规则》、多伯特三部曲等演变。在中国的各类诉讼过程中,审查判断科学证据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审核判断的标准;审核判断的程序;审核判断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邱爱民 《学术论坛》2001,(5):146-149
本文立足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规定,对立法的优劣与司法实践中的障碍进行评析和研讨,并提出了完善辩护律师调查取证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