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根据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以语法隐喻为视角,研究发现中国学生科技语篇中名词化手段的特点以及与英语本族语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学生动名词的使用率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不定式、派生性名词和名词性小句等名词化手段则低于英语本族语者。在概念隐喻方面,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在人际隐喻方面,中国学生对影响名词化手段使用的人称代词和情态动词的运用比英语本族语者多;在语篇隐喻方面,中国学生较少使用名词化手段建立主位-述位衔接,英语本族语者则较多使用这一手段。  相似文献   
2.
超文本语篇的连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连贯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超文本语篇的连贯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语义、语境、认知等角度进行多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4.
评价语言资源是英语议论文中最典型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客家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评价手段的运用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客家学生由于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在表达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时,不善于使用具有明显评价意义的评价手段,而倾向于间接表达观点和态度的评价语言资源,体现了客家学生较强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保守中庸的心理特质。建议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客家学生评价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以Science和Nature摘要为语料,考察科技语篇中评价机制的多个实现层面。研究发现,科技语篇中既有显性评价机制,也有隐性评价机制,但以隐性评价机制为主。隐性评价机制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概念意义、具有隐含评价意义的语法结构以及词汇隐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