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3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经由互联网披露的公共事件越来越多,人们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也越来越多,政府已经陷入有权力而缺权威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政府掌握着大量有用和有效的公共信息,就像一个巨大的信息水库,却久久不开闸放水或放水甚少;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公共信息的强烈需求难以获得有效满足,形成了信息饥渴。互联网上人  相似文献   
2.
西方思想库咨询模式对我国决策咨询机构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库的存在是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西方思想库以其生存的独立性、研究的多学科性、社会价值的非营利性确保其成为政府决策系统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这就首先要求公共政策决策咨询机制的主体——决策咨询机构以独立的、社会化的和融合各学科前沿知识的面貌出现在公共决策的视野中。我们需要在观念和政策上容许独立的、有各种不同政策倾向的思想库存在,推出可行的鼓励措施,保证和推进决策研究的独立性和决策咨询的社会化,在政府层面建立必要的、伴随决策全过程的专家咨询程序。  相似文献   
3.
公民资格:西方民主的一种解读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民主的发展历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公民资格演变的过程。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由人尚不曾拥有以尊重个人权利为核心特征的公民资格。现代公民资格概念在17世纪才开始出现,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三种模式。可以说,从古至今,公民资格在形式上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内涵上,则是落实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的过程。现代公民资格的“一般化”跨越了社会结构,伸展到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成为人民主权和个人自由两个政治信条的连接点。民主成熟程度是与公民资格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后发展国家在民主化道路上,不可避免地首先需要对本国公民资格的普及、保障与张扬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褚松燕 《中国学术》2001,3(1):361-363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新一轮制度创新的改革热潮,其内容不仅包括政府的行政管理,而且涉及国家的基本制度的变革。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后共产主义国家多少都将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作为参照系,来设计自己的理想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下,探索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实现路径,无疑意义重大。协同理论与我国扶贫实践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它不仅关注系统中多元主体的参与和互动,更强调这些主体会在一些关键变量作用下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能够突破参与式扶贫在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河南省封丘县"志智双扶"的成功案例表明,本土化的多元协同治贫需建立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之上,以政府权威为保障、农民自治为主体、自主脱贫为共同目标,构建协同合作的机构和平台,完善议事和奖惩机制,明确各方权力与责任,规范行为准则,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实现治贫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学方法考察包括政治领域的集体决策在内的“非市场决策”,它的两个基本要素——交易理论和经济人假设可以归结为 :自利行为是普遍的 ;个人偏好先于制度并解释制度安排。公共选择理论将利益赋予权力、职位、金钱等狭义内涵并适用于所有社会场景 ,否定利益随制度背景不同而变换。个人偏好是具体制度培育的结果 ,用个人偏好反过来决定制度设计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内在矛盾。作为对政治进行微观分析的方法 ,公共选择固然有其可取之处 ,但问题在于 :个人关于他们利益的观念应成为分析的目标取向 ,而不能作为分析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褚松燕 《中国学术》2000,(4):310-312
世界各地的相互联系正日益紧密是不争的事实,“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但对于全球化如何准确定义,全球化的致因动力是什么,它的结构性影响又有什么特点,长期以来,学者们有着实质性分歧,并因此形成了三个大的学派:高度全球化主义、怀疑主义和转型主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互益性社团的"公益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互益性社团存在的意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当前我国的社团“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 ,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① 。其中 ,“会员共同意愿”可以是向社会大众提供非排他性的公共服务 ,也可以是面向会员提供非会员不得享有的物品和服务。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 ,社团是社会自组织起来的提供准公共物品的一种形式 ,但由于其面向的范围不同 ,前者是公益性社团 ,如自然之友、地球村等环保社团。公益性社团的存在目的和价值在于向多数的社会成员提供自己的服务和产品 ②,它的活动所带来的好处是公众都可以…  相似文献   
9.
10.
一、互联网为提升领导力和公民参与提供历史性机遇自1994年接入因特网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网络社会迅速发展。2002年是博客元年,2007年是网络公民社会元年,2008年是网络问政元年,2009年是微博元年,2011年是政务微博元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网络社会已经从"虚拟"转变成为"现实"。网络社会化和社会网络化使得互联网的政治、社会和媒体功能越来越强,使人们的劳动方式、沟通方式、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赋予人民群众新的身份,使"人民"转化为"人人",使群众转化为"微众"。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的数据显示:2010年6月,中国互联网完成了历史性的一跃,用户产生内容的流量超过网站专业制作内容流量,博客、论坛、SNS等应用的流量份额超过了新闻、搜索、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的总和,互联网的"微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