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同一历史时期东西方所处地理位置、政治统治、经济特点、文化传统习惯之比较,认为:中国古代以农为主,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落后,是民法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加之统治者在立法上重刑轻民,文化上独尊儒术,压抑了民众的民事权利,在法律适用上,封建的家族家规同国法并行,在调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起到了替代民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是当今我国法学界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也是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民事立法,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侵犯公民人格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案件有增无减,但因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当事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额随意性太大,同类案件不同法院判决结果相差悬殊。目前,最高法院正在加紧制定《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这对健全、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社会尊重人格、珍视人的价值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范倩 《决策与信息》2010,(11):99-99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