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纳博科夫是一位视觉艺术大师,这是理解其小说创作的关键.纳博科夫反复声明自己天生是画家,具有特殊的听音辨色的“色彩听觉”天赋,其作品运用文字呈现出五光十色的艳丽色彩.纳博科夫对古往今来欧美列国的画家画作了然于心,其创作过程即如作画般在纸张的画布上挥毫泼墨,实践着“诗如画”的书写传统.除了斑斓的五彩世界与绘画般的文字书写,纳博科夫的小说还大量借鉴了电影叙事技巧.在文字与视觉艺术之间,纳博科夫自觉且自如地进行着空间书写.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空间叙事理论,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的三个方面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空间叙事艺术,指出菲茨杰拉德采用了把地志空间并置和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地志空间的差距和象征意义,盖茨比所在的社会空间注定了他无法实现他的美国梦,作者所使用的"并置"、"重复"、"闪回"等文学空间的手段,在人物刻画、主题的表达和深化、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程锡麟 《天府新论》1998,(4):96-96,F003
英国作家教·赫·劳伦斯是本世纪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又因其对西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两性问题的态度十分激进而成为当代最富于争议的作家。和国爿、劳伦斯研究的热潮相比,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还相对落后。近日读到伍厚化先生关于劳伦斯的新著《寻找彩虹的人:劳伦斯》(四川人民出版社,1”8年1月),不禁油然而喜,感到我国的劳伦斯研究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该著紧紧把握住了劳伦斯创作思想的根本声、,即他极力揭示西方现代文明制度对人的生存状态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破坏,抨击西方现代社会人性严重的异化,并试图从解放人的自…  相似文献   
4.
小说理论的里程碑———谈布思的《小说修辞学》程锡麟布思的《小说修辞学》初版于1961年,再版于1983年。《小说修辞学》一问世便赢得了欧美文论界的很高赞誉,被称为“小说美学的里程碑”。这部著作对欧美小说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西方许多大学文学...  相似文献   
5.
竞争中的叙事:叙事转向中的又一转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在叙事转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印:将对个体叙事的分析置于一个更大的、通常是隐含的多种叙事选择的竞争中.作者认为叙事之间具有潜在的竞争是叙事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分析乔治·莱考夫对施瓦辛格如何赢得2003年加州州长选举的描述、宋飞关于奥运会银牌的"栋笃笑"节日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在异乡>,得出可通过关注这种竞争加深对各种不同叙事的理解的结论.作者指出:"目的"一词是理解各种叙事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析布思的小说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所交的朋友——小说伦理学》是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布思的一部重要论著。布思小说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亚里士多德和芝加哥学派的学说。布思根据作者、读者、作品和世界四方的关系阐述了他对小说伦理学种种问题的观点,并把它们运用到批评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他的小说伦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谈《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的女性主义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本文以女主人公珍妮的婚姻问题为线索,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讨论她成长的几个阶段,说明她如何冲破父权制社会的束缚,不断地寻求自我,从一个不诸世事的姑娘逐步成为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成熟妇女。珍妮这个人物成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传统和黑人妇女文学传统中的一位光彩夺目、影响深远的角色。这部作品也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8.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讨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姓名和颜色的运用及其象征含义。  相似文献   
9.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叙事空间理论的概念和基本观点等方面,对过去数十年来的西方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著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促进我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