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7篇
  2009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新民”“亲民”看朱王之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伦理-政治的视野之下,以朱熹与王阳明针对着<大学>之"新民"与"亲民"的争执为切入点,试图对"朱王之别"这个思想史公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作出新的解释.本文认为,朱子的"新民"有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自新"与"新他"的困境,以及刑政与"新民"的抵牾.不论是从"教"或"治"的角度看,朱子的"新民"都不可避免其矛盾的结局.而王阳明的"亲民",尽管不乏真诚与仁爱,且不失为一种简洁易行之办法,但忽视与情感相关的社会制度,也使其"亲民"显得过于理想化与幼稚.  相似文献   
2.
"符号"概念是理解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它的来源之一是自然科学中的符号思想.本文以卡西尔对赫兹和迪昂的符号思想的接受为例,对这一来源做了考察.本文认为,卡西尔正是通过对赫兹和迪昂的"符号"概念的改造,使"符号"成为对科学认识和一切意义世界的理解同样有效的本体概念.  相似文献   
3.
对卡西尔哲学从<符号形式哲学>到<人论>的发展作了一个考察,认为这个发展实际上可看作一个人类学维度上的进展.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出发点"世界理解"就已经预示着其哲学的人类学关怀,一个符号形式哲学之所以同时是一门人类学,就在于符号具有把印象转变为表达的功能,符号化的表达也是人的根本规定性之一.这一进展最终导致了卡西尔"人是符号动物"的定义.最后通过对这两个文本的比较,对<人论>表现出的哲学进展与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基本的历史命运,而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讨论,一直是近代以来先进知识分子兴奋的焦点。正如李泽厚所说:“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中心的一环……在近代中国,这一环就是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讨论:燃眉之急的中国近代紧张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①。这一讨论,经历了从“言技”到“言政”再到“言教”的漫长曲折过程,这也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明差异不断反省的过程。但是,不论是作为反思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结果的“言技”及其孕育的洋务运动,还是作为反思19世纪末中国社会危机结果的“言政”及其孕育的维新运动…  相似文献   
5.
石福祁 《社科纵横》2009,24(3):111-113,148
卡西尔的知觉理论尤其是他的核心概念"符合性孕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个思想接受关系做出澄清。文章指出,二者之间的理论一致性表现在:卡西尔借用了格式塔心理学中"孕义"(Pra-gnanz)一词并把它转化为一个哲学概念,并以此为契机锤炼出自己的"符合性孕义"概念;二者都把知觉意识当作一个意义整体,都把知觉中感性因素与意义因素的结合看作是一个"圆满"的统一性,都强调知觉中意义的构建和主导作用。文章最后也简要地指出了它们的思想差别。  相似文献   
6.
就一矛盾言,必有其矛盾之两端。依形式逻辑的定律而论,承认此端,即否定彼端;承认彼端,必否定此端,矛盾两端不可共存。但若矛盾之两端均不足取,则必然导致对它们的共同放弃。西方哲学对其哲学矛盾之解决大体依循这条思路。不过对12世纪中国哲学巨匠朱熹而言,情形...  相似文献   
7.
“对物之物性的解释贯穿了西方思想的全过程。” (海德格尔语 )。本文主要撷取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哲学家对“物”的概念的解释 ,对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物”的概念的发展沿革进行了历史考察 ,并从物本身、人—物关系两点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