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2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的"解释学应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家胜 《学术研究》2006,1(12):25-3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只有通过当代解释学意义上的应用,我们才能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解和解释。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既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筹划和开创我们民族自身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对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解决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实际或国情,而且也离不开对世界历史大局与大势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而也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终其一生,不仅注重了解中国,而且非常重视了解世界,具有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广阔的世界视野,在他处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课题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和视野处处呈现在我们面前。正是因为具有了既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又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皮家胜 《学术研究》2012,(8):8-13,159
建立在人类存在根基之上的人类理解活动,有着许多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相类似的性质和特点,理解循环就是其中之一。理解循环分别是以文本、自我和理解自身为中心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理解(含解释和运用)的性质和特征,由此它也就呈现出与理解循环相匹配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无论是理解循环,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呈现出来的不同阶段都是由事物自身的矛盾和发展逻辑所决定和支配着的。揭示和把握其中的矛盾运动特点及运行逻辑,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哲学思维由意识与时间转向身体与空间具有必然性,是由人类思维活动的内在逻辑所决定。一则因为身体与空间与人类的思维活动具有"原初设置"或生存论意义上的关联,且先于人类对意识和时间的理论思考,这决定了人类哲学思维会不断向它的出发点回归;二则因为二千多年来哲学对意识和时间的倾力关注和对身体与空间的忽视形成了所谓"形而上学的西洋镜",它已经或正在把人类拖入一条可怕的危险的道路。这一转向由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启。不过,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这一转换及其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重视和阐发,相反倒是被当今各种身体和空间理论给忽视和遮蔽了。因此重新梳理历史唯物主义与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内在关联,或许会深化并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思想的艺术比起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美术等毫不逊色.而且在我看来,它乃是一切艺术作品中的最高贵者.之所以这样说,当在于思想是人类心灵的最直接和最精致的体现,其他艺术只不过是思想本身的表现形式.据此断言,我们当能把握住作为艺术的思想品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即整全性与连贯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对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解决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实际或国情,而且也离不开对世界历史大局与大势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而也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终其一生,不仅注重了解中国,而且非常重视了解世界,具有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广阔的世界视野,在他处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课题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和视野处处呈现在我们面前。正是因为具有了既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又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其目标是什么 ?如果说科学探索活动的目标是科学真理 ,那么 ,我们就会立即追问 ,科学真理究竟为何物 ?我们如何发现它 ?检验它 ?发展它 ?它对于我们又具有何种意义 ?提到科学和科学真理 ,我们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但问题恰恰就在于 :在许多方面表现如此优秀的人类思维在这一问题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 ,甚至对科学真理具有深切理解力的杰出科学家们在面对上述问题时 ,也难免出现偏见、误解、困惑和迷惘。要在我们大脑中建构一幅关于科学与科学真理的正确而又清晰的图画 ,要建立对科学与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就需要对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是否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如何实现则决定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它的基本精神是否会流失,是否会教条化、简单化和庸俗化.前者更为根本,后者是前者的展开和延伸,两者相互联系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一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争论、怀疑、困惑、误解和错误结论都因此一问题所引发,一切相关的研究也只有在这一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之基础上才可以顺利进行.本文对这一基本问题的界定是否合理及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均给出了初步的答案;在所提的历史、比较、个案和解释学四种研究方法中,认为解释学似更为恰切.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两者结合的条件。单就社会主义价值观或单就市场经济价值观而言,两者都有缺陷。把两者结合起来,就可消除各自的片面性,并为两种价值观的相互认同创造条件,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扫清“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普世价值的存在由于有极为牢固的现实基础,因而是毋庸置疑的.普世价值的存在有其特有的方式,这就是它始终存在于各种具体、特殊价值和价值形态之中,与特殊价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由于价值本身的普遍与特殊的矛盾对立关系,使得普世价值具有了"自由存在状态或形式".普世价值的存在从理论逻辑方面来说,可以反对价值理论方面的相对主义,避免某些人将某种特殊价值说成是普世价值;从实践方面看,有利于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制定和对执政党现行大政方针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