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6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大潮,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注入了活力。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大胆决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于是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都市车水马龙的街头,星级宾馆的楼上楼下,穿梭着左手提着密码箱,右手拿着大哥大的——大款、大腕。这些先得风气之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骄子。他们的出现,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是一种积极的肯定,他  相似文献   
2.
沈小平 《老年人》2003,(1):56-56
很难说一个人一天中什么时候解大便、解多少次才是正常的。排便习惯的个人差异很大,有的人一天要解两三次,有的人一天甚至两天才解一次。排便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饮食、活动、气候等。情绪变化亦影响排便,有的人一紧张肠蠕动便加快,就要解大便。一般地说,两天以上不解大便,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平时喜欢发牢骚,看到不顺眼事,不论与己有无关系,都爱说上几句,还经常当众与领导顶撞,弄得领导下不了台。为此,所在单位领导很有看法,便在工作中有意冷落他,提职、评奖之类也都没有他的份。这位被认为“调皮”的专业技术人员感到受排挤,不久前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很快成为技术骨干,挑起了大樑。  相似文献   
4.
正职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而正职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发挥好关键作用,笔者以为两个字最重要,一个是“道”,一个是“度”。“道”是指方向性、原则性的东西,“度”是指分寸尺度。万物均为毒药,万物又都是良药,关键是看用多少。适度用权,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大气,而非捉襟见肘的局促;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成熟,而非急功近利的幼稚;是一种目光远大的驰聘,而非孤注一掷的盲动。领导者有分寸感,对“度”的问题悟得深、把得准、用得好,就能使“道”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唱响“主旋律”,架起“连心桥”,倡导“齐步走”,克服“…  相似文献   
5.
近来,在合肥市民营企业界出现了一个可喜变化,每到双休日,企业老板们推掉各种应酬,主动走进课堂,参加高校举办的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各类培训班。一位私营药械公司的经理在最近3年中,先后参加各类培训10余次,他深有体会地对同行说,参加培训后,现在已经能自如地应对各类涉外业务,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变得更好了。一位最近刚参加一个MBA培训班的私营企业经营者也很有感触地说,前几年是重资本和实力,手头有钱,一、二百万元办个厂就能成功。现在不行了,没有高素质的人,再有经济实力都没有后劲,要想富“口袋”先富“脑袋”。近年来,大多数非公有制…  相似文献   
6.
沈小平 《中华魂》2014,(21):22-23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名利?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应该经常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位领导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名利观,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惑,守住底线,保持本色。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能否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自觉做到弃不实之名、远不洁之利,是考察和衡量党员干部为政之德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7.
沈小平 《中华魂》2014,(1):31-32
正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位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反常现象:一些基层干部抱怨如今的群众"不听话",不好管,常与干部唱"对台戏",甚至抵触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而群众则抱怨干部"不像话",对群众的冷暖不放心上,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对群众迫切需求久拖不决,有的还对群众颐指气使,训斥辱骂,态度粗暴,没有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中央大力倡导下,各级干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纷纷离开办公室、会议室,走进地头、厂矿、社区,把办公会开在基层,把调研会开在基层,把工作重心移向基层,一股深入实际、清新务实之风扑面而来。实践证明,下基层,是锤炼干部党性、作风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为什么要下基层——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普通人民群众日常活动的场所,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人才能深刻地了解人民  相似文献   
9.
沈小平 《中华魂》2013,(9):23-23
“官者,管也。”干部二字,干字当头,但在如今的干部队伍中却懒惰之风盛行。少数干部戴着“乌纱帽”,拿着人民俸禄,当干部不干事,当官不管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懒惰之风就在整治之列。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懒惰之风就在整治之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