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8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们对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认识随着不同经济成分的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出现而产生分歧,需要澄清并进一步深化。按劳分配的本质不能离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探究对“劳”的正确评价标准不能急于求成;理解和评判按劳分配不能以“公平”为标准;应不断丰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内涵;劳动贡献得到有效激励是衡量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总之,要通过扩大劳动者的劳动权能来确保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不动摇。为此,一要增强国有资本与劳动的结合能力,二要努力构建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润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数字经济在促进数字生产力发展、催生数字生产资料共享方面与共同富裕有着紧密的逻辑契合,而从逻辑构想到现实生成,却遭遇数字技术过度资本化抑制财富创造活力、数字资本配置失衡加速贫富差距、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发技术性失业的现实困境,亟须加以制度规制和教育引导,通过加强数字资本治理以厚植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构建数字化生产资料共享机制以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推动数字技能培训全民化以增强共同富裕的智力支撑,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发展资本文明为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也使我们面临着社会资本公降私升的结构失衡、社会财富分配的差距拉大、资本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诸多挑战。因此,后资本文明时代,国家应运用公共权力使资本扬其善抑其恶、扼制和消除资本为追逐价值增值而违背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倾向,深入探讨和运用马克思后资本文明思想,着力化解不和谐的资本异化问题,为马克思资本文明思想中国化、和谐社会构建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存在和发展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形成了独特的人本思想,开创了崭新的入学景象.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国际国内形势突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农村的改革发展为主题,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以在当前,深入学习和认识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非常契合农村改革实践需要的.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以及生存条件、生存境遇.运用在我国农村改革实践中,就是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以农业为本、以农村为本.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不同经济成分的急剧变化和其他分配方式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对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认识产生了分歧。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按劳分配理论,可以深化我们对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认识,即:认清按劳分配的本质不能离开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探究对劳的正确评价标准不能急于求成;理解和评判按劳分配不能以公平为标准。为解决分配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大劳动权能,在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方面保证不同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的平衡与和谐。为此,一要增强国有资本与劳动的结合能力;二要努力构建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润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是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的关键,而农民增收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马克思的资本文明思想为此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目前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要素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好的资本收益,因此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培养新型农民;改革农村金融,激活民间资本,以此利用资本文明这一手段发挥一切要素的潜能为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是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的关键,而农民增收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马克思的资本文明思想为此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目前农民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要素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好的资本收益,因此要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培养新型农民;改革农村金融,激活民间资本,以此利用资本文明这一手段发挥一切要素的潜能为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8.
扩大居民消费——马克思按劳分配视域下的居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社会主义生产者谋利益是按劳分配的目的,劳动和劳动对问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标准,消费资料是按劳分配的对象,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按劳分配的内在要求,存在"资产阶级权利"是按劳分配的弊病等思想是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蕴涵的注重居民消费需求的闪光思想,是扩大居民消费的理论生长点.坚持以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为根本;建立劳动权益主导下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