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8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正> “仆又佴之蚕室”语见司马迁的《报压安书》: 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饵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乎!悲乎!上引文字,系据萧统编的《文选》。其中“仆又佴之蚕室”一句,《汉书·司马迁传》作“仆又茸以蚕室”。此句文字略有出入,注家解释颇殊。《文选》李善注引如淳曰:“佴,次也,若人相次也。人志切。”五臣注因袭并补充李善注云:“佴,次也。蚕室,汉行割刑(引者按:谓腌割之刑,即腐刑,亦曰宫刑)之室,使其避风养创者。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动力学角度研究具有凸缘联轴节的转子不对中故障的机理。列出轴振动的运动微分方程。得到的方程是参数激励和强迫激励联合作用。应用非线性振动的理论,用傅里叶展开求得其稳态响应,得到不同于以往中外有关文献的结果。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作了充实和修改,做了转子不对中的人为故障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正> 1.0 考辨的范围 1.1 口语或称口头语,客家人把它叫做“口水话”。“口水话”的词语部是很土的,在文盲或半文盲那里最常听见。如“(扌方)(扌方)扯扯”、“(扌方)萝卜”的“(扌方)”(音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全面考察中古四声次浊声母字在五华话中的声调演变。分四个部分:一、五华话的声韵调系统和考察声调演变所依据的统计分析原则;二、三部分,对中古约1200个次浊声母字在五华话中的声调演变进行统计分析,展现考察的结果;四、结论  相似文献   
5.
<正> 1.1 遇摄辖《广韵》鱼、虞、模三韵。传本《广韵》卷前韵目下皆注独用、同用之例,如“鱼”下(举平兼该上、去,下同)注“独用”,“虞”下注“模同用”即是。此类规定皆为诗人作诗押韵而设,如谓鱼韵字只能与本韵所属字为韵,是谓“独用”,虞、模韵字则可彼此相押韵,是谓“同用”。作诗押韵,旨在求语音和谐,增加音乐美,故必须字音相谐乃可为韵,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唐人之诗,并不率尔为韵,其常相通押之韵脚,自应同归一韵。倘韵书所定同用、独用的规定与诗人用韵不一致,则说明韵  相似文献   
6.
<正> 1·0 范围 1·1 本篇考释之本字,仅限于客方言五华话之阴声韵字。所考多为该方言使用者误以为有音无字之僻字。如说话快一义,客语曰[fai],字本作“祸”,本有其字,因生僻而误以为无字,故本篇考释之。此外,亦有字习用不僻,因音变或义变而不知其竟为本字者,本篇亦释之以明其为本字。如义为树枝而口语音[k‘a]者,字本作“柯”是也。  相似文献   
7.
客方言的词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客方言源于古代的北方话。在不同地域经历了千百年的不同变化之后,今天的客方言同北方话以及同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都已很不相同。单就词汇而言,同普通话比较起来,差别也很明显。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援引古今汉语的语词实例证明,本词的语音变异是语词转生的根本原因,语词任何部分和任何形式的语音变异,诸如声变、韵变、声韵兼变和前后音节的同化等,都会引发形变,不少意义相同而面貌各异的词,实际上都是音变的结果。后一部分,同样引据语词实例,从三个方面即语词探源、语词义训、语词结构分析方面,扼要阐明了研究音变转生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