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审美心理的共时性结构,是指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美感体验的各种心理要素协调运作所呈现的审美心理形态。它包含多种心理功能要素在内,这些要素的结构形态统一体很难说是圆形还是方形的,只能说是由多种因素协调运作的有机体。为了表述的方便,我把审美心理共时性结构中的每一要素诸如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等看  相似文献   
2.
3.
美学问题在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特殊理解方式、审美真理如何表现,以及审美真理如何可能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了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思想;然后在当代美学语境中比较性地论述了其基于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审美心理结构理论李建盛康德的整个美学至少包括这样两个方面:其一是美的哲学;其二是审美心理学,康德美学的研究者多半只注意前一方面的论述和研究,而对后一方面的研究不够重视,甚至被忽略了。实际上,康德的美学也是充满矛盾却很富独创性的审美心理学。本文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视觉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城市视觉文化形象的城市建筑为主要问题,首先阐述北京城市视觉文化的历史“余韵”与现代性“崇高”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转变,在此基础上论述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然后从视觉文化理论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公共艺术无论作为一个艺术概念,还是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的艺术实践,都体现出既肯定自身又否定自身的多重复杂性和矛盾性.本文结合公共艺术理论和公共艺术实践,从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公共艺术与政治赞助学、公共艺术与公众四个方面论述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矛盾性及其复杂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写作的根本问题在于是否具有一种深刻的文学史意识.已有的文学史写作中存在着效果历史意识的缺席.哲学诠释学的效果历史意识与文学史的诠释学意识的关系表现为:文学史的对象是一种历史性的现象;文学史作者的意识是一种历史性的意识;文学史写作的视域是一种历史性的视域.文学史不只是以史研究史,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历史性的、开放的文学史意识理解、诠释和建构文学发展的历史,阐发文学史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
9.
转变首都文化发展方式是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深刻认识首都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全面理解首都文化的内涵和结构,是转变首都文化发展观念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要转变首都文化发展方式,加强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作为一种对人的存在、人类彼此之间的结构关系、人类存在的精神力量以及人类所创造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科技制度进行理性反思的科学,理所当然地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而不断发展的。由此,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理论视野、思想方法等等都应当随之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