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5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贫困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结构(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合理。反贫困必须首先确定贫困地区的发展目标,然后依据发展目标进行结构调整。本文运用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贫困地区发展目标的确定依据、效益目标与公平目标的关系,指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目标及其指标体系,认为贫困地区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2.
扶贫互助社促进了社区认同,提高了农民的集体行动能力,为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及其社区化管理搭建了平台,揭示了乡村治理的新方向.虽然扶贫互助社的发展仍面临社区发育、制度与文化环境的制约,但其背后的利益机制、增权机制和社会融入机制表明,扶贫互助社在创新扶贫途径、创新国家与农民关系上具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甘肃贫困地区区域特征分析●曹洪民自8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扶贫以来,甘肃省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落后省份,时至今日,甘肃省的贫困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全省仍有497万农村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这些占全省农村人口2...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总体发展格局的演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进入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共同推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作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基本思路,抓住了历史机遇期的主要矛盾,是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研究的进展与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扶贫模式是在多年扶贫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研究扶贫模式是总结中国农村几十年扶贫实践恰当的切入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有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扶贫模式研究的进展,并尝试从规范经济学角度提出了扶贫模式研究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