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社会科学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实践活动的双重功能当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便有了人和自然的矛盾.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要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样,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一开始就具有了双重功能,承担着双重任务:既改造客体,又改造主体;既改造客观世界,又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2.
论包容性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容性发展是指要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合理地共享发展的权利、机会和成果的一种发展,它是在日趋严重的发展之排斥性、对抗性问题的现实压力下应时而生的,共享性、公平性等是包容性发展的重要特征。践行包容性发展应当遵循发展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制度建设的包容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的会计实训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在研究会计实训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提高中职会计实训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重要指导方针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科学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关于当今中国之科学发展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一般问题的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及其实践,是一座分水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分期意义--作为一种主要的标志,它表征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拐点",呈现出了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系列新的变化和趋向.  相似文献   
5.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本文依据发展与代价的平衡相关原理,分析了贫富分化的学理原因.以及维护社会公正、实现权利和义务、受益和受损统一平衡的深刻的理论根据.本文认为,协调发展与代价关系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普遍受益、人人担责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发展的背后,有一种强大而无形的力量起着支撑和推动作用,这就是科学发展的精神.科学发展的精神主要有追求普遍受益的公正信念,为子孙后代着想的责任意识,独立自主、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创新理念以及为科学发展所要求的纠错方法和智慧等.  相似文献   
7.
政府行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主体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种关键作用是指政府主体所拥有的宏观调控的功能。政府行为不良或失范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危害,政府的不良行为表现为失误性决策行为、腐败行为、短期行为、片面化行为、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公的行为等。为了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强化和优化政府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农夫关于徽州古建筑被搬往外地的小稿子,(编者注:见本刊2007年第4期“百姓百言”)经阿春帮忙,贴上市政府和市委的网站后,反映平静,回帖寥寥,大部分的意见是,我们保护不了,干脆让外地人来保护。农夫想想也是有道理的。搬往外地,总比在本地朽烂倒塌为好。就好比一家人家,生了个孩子养不活,送给人家虽然心痛,总比在家里饿死好。  相似文献   
9.
德育应如何看待"利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扈中平 《学术研究》2005,3(6):117-120
利己从理论上讲只是一个中性词,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自然本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利己与利他并不是天然对立的,利己本身并不包含道德问题,利己的手段才牵涉到道德问题.因此,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灭杀人的利己之心,而是规范人利己的手段,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为利己正名是我国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利益调控: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活动的开展 ,在社会文明领域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明形式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基础是对人的需求利益进行适当的调节控制。利益调控表现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和互利型的思维方式等方面。调控人的利益 ,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普遍受益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