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们固然生下来就有些能力,但是我们的发展要归功于广大世界千丝万缕的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吸收我们能够吸收的和对我们有用的那一部分”。——《歌德谈话录》周扬先生说,郭沫若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郭沫若和歌德在“文思的敏捷和艺术的天才,百科全书式的渊博知识,对自然科学的高度热爱,都是相似的”。①郭沫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文学的星空中,瞿秋白是一颗引人注目的彗星,虽然他毕生的精力主要用在从事政治斗争,但他爱文学如生命,始终不能忘情于文学。当他在政治道路上历经坎坷、备尝艰辛时,尤其想回来,耕耘自己的已经近于荒芜的文学园地。这种对文学的由衷的热爱,使他短暂的一生,著译甚丰。他那些文艺理论、散文、杂感及翻译作品,早已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瑰丽的珍品,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我们过去不够重视,缺乏研究。实际上,瞿秋白富于浓郁的诗人气质,他的一生,不以诗名,却别具诗心。在童年时代,他就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良好熏陶,培养了自己对诗歌的爱好。他就义前留给我们的最后文字也是一首绝句。在他的遗产中,诗歌创作虽然数量很少,而且带有“业余性”,但就所保存下来的诗篇看,它们饱含了作者强烈的真情实感,显示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诗人所特有的风格,是一种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东西,是立体的、整体的和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有三个年龄不等、籍贯相异的文学青年,他们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对艺术的真诚,带着二十几岁年青人的一颗充满理想与追求的心先后迈进了汉花园(当初北京大学所在地)。这三位青年就是后来享誉现代文坛的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他们将大学时代所写的诗,合辑为一本精致的诗集《汉园集》,收入郑振铎主持的“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汉园集》的出版为三位青年赢得了声誉,从此他们被现代文学史家称为“汉园三诗人”,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新诗史上留下了各自探索和开拓的足迹。其中卞元琳专志诗作,何其芳兼写散文,而李广田的兴趣最广,初吟诗,继发散文、小说,后又尝试文学批评。因卞之琳独守诗坛,所以诗作较何其芳、李广田二人为多。“汉园三诗人”既受惠于西方现代诗,又受惠于中国古典诗歌,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中国新诗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