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1.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各类社会矛盾日趋凸显,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加,各类案件呈多发趋势,给给我国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警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力量,应紧密围绕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强化在化解金融危机中的特别责任和义务,不断创新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和完善执法制度,从而为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法律伦理学是从实践理性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和把握法律伦理基础与道德支持的普遍性、规律性学科。改革开放30年以来,法律伦理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时间上,可划分为初步发展和繁荣与加速发展两个阶段;从趋向上,法律伦理学大致沿着"从法律伦理的基本原理研究到法律实践领域伦理研究,从法律抽象伦理研究到实体伦理研究,从宪政伦理研究到部门法伦理研究"的走向发展。无论研究者争辩的焦点何在,如何更加有效地地解决法律和道德冲突的现实问题、法律伦理学研究的本土性和自主性问题,都是法律伦理学者的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外的学说和理论中,通常根据两个标准确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一是运行支配权;二是运行利益的归属。我国有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立法中,未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作出概括和界定,这给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判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带来一定困难。如何认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主体,笔者认为应依据车辆实际支配管理、运行利益归属及有关法律特殊规定,其中以车辆实际支配管理和运行利益归属为原则性标准,以法律特殊规定为具体性标准。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的国家干预法。它提供给人们的思考是,意图通过国家干预手段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效果是否会优于市场机制本身?为之,经济学理论研究却提供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但问题是,如果国家干预优于市场机制本身,那么市场机制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不是,那么市场的自生自发秩序如何塑造,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经营者的自由权利最大可以扩展到什么范围,国家规制垄断的合理边界该如何限定?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是一个人们未曾关注到的法律隐蔽角落。它具有侵财性、盲目性、偶发性、暴力性、混杂性和易衍化性等特征明显,主要是由农村社会环境的“灰色化”、留守家庭功能的“失常化”以及教育管理层面的“放任化”等因素综合所致,现已成为了一个棘手的社会治理难题。从伦理治理的维度出发,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伦理关怀,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化环境,从而为预防、控制和减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行为发生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民本位”是公认的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理念。警察在坚持依法执行打击刑事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应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尽快实现执法从管制型向服务型,从官本位向公民本位,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力争建设成为一支服务型警察队伍,使执法工作最大限度地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