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自近代以来,追诉时效制度日臻完善,但因其研究视角所限,所以无法克服"断带现象".观念刑罚之提出惟其应此之急,它从量之层面去分析罪刑关系在追诉时效期限内的变异,从而与追诉时效制度一起构成了一套对犯罪人合法权益的双层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死刑的渊源、规律、现状以及逻辑论证等角度分析,司法限制死刑是刑罚理性发展的一种必然之选。以司法限制为重心,可以较大范围地获取两大阵营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不失为死刑控制的一条经验之选。少杀、慎杀,尽量不杀,防止滥杀等刑事司法理念决定了以司法限制为重心是死刑控制的合理之选。以司法限制为重心,可以大幅降低死刑适用率,改变刑事司法中"就高不就低"的重刑主义思想,同时必然会加大死刑审判成本,使其成为死刑控制的有效之选。  相似文献   
3.
冯国涛  刘晓虎 《学术探索》2012,(11):173-17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保障。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多元化的生源组成,与专业课结合不够紧密以及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从发挥师生互动、增强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以及加强隐性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地探析。  相似文献   
4.
从人道并非刑罚的价值要素这一命题,可以得出基于人道废止死刑是有条件的结论。只有当死刑能够激发宽容的情感、社会已经形成稳定的宽容氛围、废止死刑所带来的风险后果能够被社会容认时,死刑才可能因崇尚人道理念而被正当地废止。当前,中国的暴力犯罪率还居高不下,死刑难以激发宽容的情感,社会没有形成稳定的宽容氛围,公众不能接受废止死刑所带来的风险后果,可见,中国基于人道废止死刑的条件尚不成熟。死刑废止运动的倒退与反复现象启示,不成熟地废止死刑必将导致死刑的恢复运动。因此.中国目前不宜废止死刑。  相似文献   
5.
诉讼欺诈行为的社会危害不亚于普通诈骗,只有启用刑罚才能加以遏制,因此应当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以诈骗罪定性最能反映诉讼欺诈行为的本质,符合司法实践潮流,且法院作为直接被骗主体并不与诈骗罪的构成要求相违背,因此对诉讼欺诈行为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更能获取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