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诗歌语言的明晰性和模糊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诗歌的语言,历来追求的是整体形象的表达效果,需要读者综合性地感受。所谓综合 性的感受就是模糊笼统地领受,其中丰富微妙之处实难用精确语言解说,但模糊领受反而 倍觉真切。如唐代杜牧著名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者并不理会诗中那些具体数字准确与否,只觉得仿佛在观 赏朦胧春雨中江南村野中影影绰绰的景物,还似乎感到作者对统治者崇信佛教的嘲讽,其 妙处全在模糊隐约间。所以当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责问:“千里莺啼,谁人听得?”何文焕在 《历代诗话考察》中就反驳说:“改…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造成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写诗者善于以色达意,是一项高超的语言技巧。但诗歌语言表现色彩的局限性是颇大的,不仅难以反映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并且远不如绘画色彩逼真可见。它只能用抽象的色调作符号性表达,如“最是橙黄桔绿时”或“紫陌红尘拂面来”之类,虽也能传递些色彩信息,但毕竟只能给读者以间接的色感。所以要通过语言造成色彩感,诗人就必须克服色彩的直观性和色词的间接性,色彩的丰富性和色词有限性,色彩的变化性和色词的笼统性的矛盾,才能提供给读者以丰富多姿的色彩美。为解决用抽象语言符号表现生活色彩的局限性,诗人们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诗歌创作及其评论中,诗歌的意象简直成为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被许多诗人称为意象思维。诚如艾青所说:“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和璀灿的颜色,便伏贴在“雪白的纸上。”(《诗论》)这说明从生活实感中产生的精致而奇警的意象,经常构成诗歌艺术肌体的基本细胞。因此,进一步开展诗歌的意象的讨论无疑是必要的。一 所谓“意象”一词并非来自国外,我国古典诗论多有所论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过“神与象通”;胡应麟在 《诗薮》中也指出古诗“专求意象”,注重“兴象风神”。他们所说的“神”、 “意”等,都是指…  相似文献   
4.
在广阔的诗歌创作原野上,可以说散文诗是一朵顽强生长的野花。说它是野花,是因为它容易被忽视,有时在散文集子中偶而读到,有时又在新诗选本中发现它,以致没有固定立足之地。但它以坚韧的生命力生长着,从“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各个时期,始终有坚持不懈创作的人,并且每个阶段都有优秀的散文诗出现,越来越以独特的风姿色彩获得人们的喜爱。如果追根溯源,应该说我国古代早就有散文诗似的作品。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郦道元《水经注》中某些篇章,实际都是散文诗似的作品,不过当时没有这个名字罢了。较典型的散文诗,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六年四月,在天安门广场上,光明的中国同黑暗的中国展开了一场大搏斗。这场搏斗似怒吼的狂飙席卷全国,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弦。 广场上的狂飙冲开了一座小院的大门,杜承烈抱着被乱棒打得奄奄一息的女儿杜鹃闯了进来,人们呼叫着围了上去……一朵洁白的小花带着未干的鲜血和一迭诗传单从小杜鹃娇嫩的手里落在地上。陈大婶望着死去的外孙大喊道:“为什么不许悼念周总理!这个世道不公平!”顷刻间她眼前一片黑。她悲愤大呼:“这天,天,怎么这么黑呵!”怒不可遏地将染着杜鹃鲜血的诗传单抛起,象雪花一样漫天飞撒……这时大幕徐徐降落。仿佛有一…  相似文献   
6.
人类思维中“灵感”这种特殊形态是确实存在的。但对艺术创作来说,当作者在聚精会神思考中,因某事物的启迪而突然获得创造性思路后,还需要充分运用主观显象能力以获得对表现对象的灵视,作到“枢机方通,畅无隐貌”(刘勰《文心雕龙》),即不仅使朦胧的文情逐渐清晰,并要进一步使形象昭然可见,才能使笔下象趣横生。“灵感”和“灵机”虽然经常相伴而生,但“灵感”侧重于“感”,“灵视”侧重于“视”,二者属于艺术思维两个相互依存的阶段。 无论在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过程中,都有一种思致勃发和高潮迭起的情况,经常使思索者在几秒钟内出现电火石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