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纪文晓 《社会工作》2009,(18):35-37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特性及发展现状要求加强农村社会工作建设。这一现状可以概括为:供给严重不足和供给效率低下。当前要真正做到为农民、农村提供有效的、有保障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这个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于建立真正的农民组织,使农民成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主体。农村社会工作从价值观到工作目标、工作方法都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在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评估、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福利供给的研究更多是从制度角度,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角度去思考和建构的。这是一种制度的视角,但同时文化的视角不可忽略。文章是对在中国语境下存在的本土做法或社会事实"认亲"进行的意义解读和理论建构。"认亲"的过程在于角色转换,通过身份建构、关系重组和能动肯定,实现着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认亲"最大的意义在于在沟通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福利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儿童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思考,从政策上介绍了台湾贫童认养的制度安排和服务供给.台湾贫童认养服务从1950年首创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这一制度目前受益儿童已达250 720名.这一政策的本质是以个别化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连接,其实践应该由社会组织去承担.为此,社会组织需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并提高公信度.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慈善,是滚滚历史长河中一个永不褪色的主题。古往今来,慈善引领人们聚集在爱心和信仰的旗帜下,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关爱民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今天,慈善组织必将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西方社会具有成熟的慈善文化,注重对弱势人群人性价值的终极关怀。社会工作就是从西方慈善救助中发展起来的制度体系,与慈善事业有着重要的渊源。虽然我国当前慈善事业不够发达,慈善文化不够成熟。但是,必定对正在推进的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提供丰富的本土养料。我国《慈善法》已进入立法程序,社会和公众对于慈善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那么,作为一项专业的助人制度,社会工作在完善和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实践中需要破解的难题。本文特别邀请了社会工作的专家学者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期达至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个体缺陷论"的社会排斥论认为弱势青少年品德问题,是源于社会结构的一种社会问题.因此,弱势青少年的品德养成需要建基于优势视角,强调其增权发展方向和社区为本的支持网络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与农村社会工作:需求与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特性及发展现状要求加强农村社会工作建设。这一现状可以概括为:供给严重不足和供给效率低下。当前要真正做到为农民、农村提供有效的、有保障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这个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于建立真正的农民组织,使农民成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主体。农村社会工作从价值观到工作目标、工作方法都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在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评估、培育社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自我调适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人的需求具有可调节性与可控制性,本文拟运用自我调适的相关理论,尝试以理性情绪治疗法和森田疗法在需求的范围内达到主体意识对客观需求的调节和控制,进而实现大学生与社会情境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及自身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的高校德育,渗透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先在地位的不平等性、对受教育者所居情境之忽视和对受教育者弱势和缺陷的标签预设.秉承高校德育的创新诉求,借助于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通过人在情境、关系培育、优势为本三个层面的思考,注重受教育者的人生需求满足、生活能力培养及情境资源开发,倡导师生间互为主体的交往关系,并以优势视角开展德育工作,是提高德育实效性,开创德育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