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1928年7月,受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委派,颜复礼、商承祖赴广西凌云,对当地瑶族的生活和文化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民族学考察,其成果凝结于1929年出版的《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一书里。今天重读《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重新去回顾那一段艰幸的调查经历,仍有其特殊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1+10工程”是广西所独创的生态博物馆实践模式,即将广西民族博物馆与10个生态博物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同步发展,其先后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建设、全面实施和巩固提升四个阶段,在政府、专家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完成,形成了文化保护的规模效应,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回顾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历程、建设方法,总结其经验及教训,对丰富生态博物馆理论,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龚世扬 《南方论刊》2010,(4):78-79,82
民族文物征集是民族类博物馆和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基本业务工作,在实际的征集过程中,文博工作者需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民族文物进行科学的征集,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意文物信息的完整性,还要重视非物质文化,更要树立“今天要为明天收集历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