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儒释道于一身的南怀瑾,用一生叩问经典。面对传统文化的颓势,南怀瑾所提倡的"以德为本"的政治伦理、"孝悌为本"的家庭伦理、"出世入世"的人生哲学、"内外兼修"的德行修养以及"照临万物"的生态智慧为我们探赜其丰富的伦理思想提供了价值指引,是后世研究我国经典文化思想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万球  曾蓉茜 《创新》2016,(6):52-60
中国传统建筑工程是一部"土木写就的史书",凝聚了我们成千上万华夏子民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精魂的物化形态。它既迥异于西方传统建筑,又与现代建筑不同日而语,在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不断发展着,以其独有的特色和美学意蕴在古老而悠远的东方大地上映射出浩瀚雄伟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走出发展中的困境,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不二选择。绿色技术创新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技术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城镇化的绿色技术创新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走出一条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这样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绿色技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构成了当代人类劳动的技术背景和人机互动参照系,基于此,人工智能视域下劳动的当代域题愈益丰富。智能革命条件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立体嬗变,人的存在方式亦会发生颠覆性变革。劳动工具的发展史是人体劳动器官工具化的生成史,劳动工具系统历经“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辩证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脑体器官劳动能力的过程。由于人工智能的反噬,劳动的具体性将会消融于智能机器的物质运动之中,异化泛在的大观园展示了劳动方式变革的反向图景。未来技术变革中人的解放仍然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身体到精神的自我解构、自我重组、自我增强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一种诉诸药物、神经刺激、基因编辑以及人工智能等用以增强人类道德的新兴技术手段——"非传统道德增强技术"悄然到来.新兴技术革命为德性论的复兴创造了新的契机,却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将会引发传统德性论的多重困境:颠倒道德根基、稀释德性价值、偏离德性育养路径、导致德性评价错位.在新兴增强技术背景下,应当倡导技术与德性的良性互动,使德性与技术共生共荣,从而推动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6.
7.
历史阶段不等于时代。在马克思看来,具有重大历史主题、典型社会矛盾的历史阶段才能被称为时代。时代不仅是人作为主体力量的发挥过程,也是对对象作为客体力量的利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重大革命过程。无产阶级从普遍激动的时代,即具有无限革命热情的时代,跨入阶级对立简单化的资本主义时代,才获得政治解放的物质条件。只有进入“革命的社会主义”时代才能开启人的真正解放的大幕。只有认识哲学革命是时代社会革命的先导,才能把握用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思想路线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统一的时代,需要从《共产党宣言》时代观中,汲取革命意识,把握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坚持实践逻辑,回应时代之需和回答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8.
如何利用好现代数字技术用以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成为新时代重要的课题.文章通过阐述新时代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意义,探讨数字治理面临的困境,对新时期推进我国数字治理机制创新进行分析,以期为推进新时期我国数字治理机制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民主机制,保证民主的同时保证科学,以期重大工程最终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从当下重大工程民主决策现状入手,分析民主决策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知识民主在重大工程决策中的必要性,并尝试探索科学的民主机制,为重大工程中的民主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改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