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普世价值的建构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构建一种合理可行的普世价值体系,需要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通过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对话才能达成.作为中华文明主干的儒家文化,包含许多反映人类文明共性、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内容,有助于解决当代全球问题和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当代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和国力上的日益强大,为儒家价值的普世化提供了契机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全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尽管全球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从思想根源上来讲,却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的缺陷密切相关,因此,解决全球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价值观念,树立新的价值观。在此问题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生生之道”、“和而不同”、“以义制利”等价值观念,将会提供宝贵的资源,从而显现其普世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逐步提出发展农村工业的战略思想,其根本目的是将新中国引向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一光辉思想,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的思想和理论,使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尽快走上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智慧与智慧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必须首先搞清楚"智慧"是什么。我们应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不仅如此,还要看到,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的智慧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它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与"知识型哲学"不同,"智慧的哲学"是对"哲学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就其本质而言,它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一种"问题的哲学"。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的要求,人们本质上应该回归"哲学的智慧",走向"智慧的哲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把宇宙人生或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看作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这比较接近于系统论的思维方法,在现代也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中“和”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化对传统和谐思想及其意义的认识和理解,采用文本解读和现代诠释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的价值意蕴的论述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分析认为,"和"的价值意蕴表现为"和是道"、"和则生"、"和则一"、"和则美"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和谐思想因其与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契合无间,从而使"和"具有现代价值,尤其是对推动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价值本体论”是价值哲学研究中学者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二种用法;一是把价值作为本体;二是关于价值本质的理论;事实上,“价值本体论”只能在价值最终根据的意义上才能成立,而不能在别的意义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生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它最早在《周易》中被系统地阐述。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日生"、"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言"天道生生",其实是立"人道",要求人间的"盛德"、治世的"大业"应该坚持"恒久"、持续的精神。这一观念对当今世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9.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是必须搞清“智慧”是什么?应该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智慧也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哲学智慧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事实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本质上应是回归“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最先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对中国农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制度改革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