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恩格斯说过:“一种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正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固有的内在要求与内在规律以它自然的必然性在体现着自己。如果我们不了解经济秩序混乱的深层原因,整顿经济秩序也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相似文献   
2.
物价上涨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最敏感的问题。近几年来,分析物价上涨原因的文章不少,认为物价上涨不外乎是累积突发、需求牵动、成本推进、结构影响所致。笔者认为,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却仍然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没有把握住商品价格涨落的关键。本文拟对涨价的原发动因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同行。从我国物价上涨的典型特征说起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数量的企业家群体,是实现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而企业家群体的形成,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家形成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的推动,这些外部条件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条件,它是企业家群体的一个客观生成环境。在这个生成环境中,既有促使企业家形成的积极因素,又有不利于企业家形成的制约因素。本文试就我国现阶段企业家群体生成环境中的制约因素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俞朝卿主编的《邓小平方法论思想研究》已经南京出版社出版问世。该书从方法论的视角,阐述了贯穿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观点和方法。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他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课题,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伟大历史道路的开辟及其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哲学高度系统考察这一道路的形成及其辩证发展过程,为今天的改革开放提供认识的武器和实践的方向,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该书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数量的企业家群体,是实现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而企业家群体的形成,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的推动,这些外部条件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它是企业家群体的一个客观生成环境。在这个生成环境中,既有促使企业家形成的积极因素,又有不利于企业家形成的制约因素。本文试就制约因素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政府、企业和由此产生的政企关系始终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公有制经济中尤其如此。10年经济改革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围绕把“增强企业活力”当作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校正政企关系,其主要动作就是重新分划政企权力,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如何选择适合于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特点的政企联系模式,对于当前的治理整顿和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秩序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政企关系上改革的尝试和结果改革之前,政企关系实行政府绝对控制的集权模式,这也是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的产品经济集中计划模式的必然结果,这种模式的弊病已是人人皆知。因为政府作为财产的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