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论先秦及秦汉的监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历代国家对中央和地方各级机构、部门和官吏的公职活动实施监督、纠察、检举其玩忽职守行为,弹劾国家机关和官吏中违犯朝廷纲纪和法度。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国家和官僚机构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的监察制度 我国原始社会,经过尧、舜、禹的“禅让”制度,从夏朝传子开始,正式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夏商周时期,随着阶级统治的建立及其不断强化,“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的现象日益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势必引起阶级矛盾的激化,动摇统治者的基础。我国的监察制度,就是在这种前提下萌芽、产生和形成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中国古代官吏制度中,秦汉的官制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秦汉以前的官制.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写过不少的文章和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心城市的作用问题,是近几年来我国在国民经济调整和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目前,正处于初探阶段,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很好的讨论。现在就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问题谈几点看法,和大家共同商榷。 中心城市要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 我们讲的中心城市,就是从它的经济特点来讲的。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就是要发挥经济中心的作用。离开经济活动讲中心城市的作用,就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党的十三大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深刻认识到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性。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  相似文献   
5.
从公元前770年周干王东迁以后,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550多年间,是我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大动荡、大分烈、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是各诸侯国兼并斗争十分激烈的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独立性的增长,周天子不能号令诸侯,一些在政治上称“霸主”作用的诸侯国先后脱离周王朝的控制,建立起一套各自为政的政治制度和官吏制度。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的确立和经济基础的变更,作  相似文献   
6.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随着我国沿海城市和长江流域各大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开发的重点将逐渐由东部转向西部,而兰州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在祖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将日益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巨大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兰州在我国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认真研究加快兰州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开发的对策。我们认为从兰州的实际出发,应当考虑到如下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在两汉时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魏晋以后,随着封建制度的强化,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和发展。如隋朝在中央专设御史台,作为全国官吏的最高监察机关;唐朝中央御史台下,分设三院,分察百官。这种监察制度,由于封建官吏的阶级局限,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是在维护封建集权的统治中,在惩治贪官、澄清吏治中,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元时期的监察制度,虽多因袭前代的制度,但在前朝的基础上,经过益损,更趋于完善,组织更加严细,权力更为扩大,在维护封建专制主义集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由于监察官兼职过多,监察官吏不重视政治品德,因此,监察组织不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一、宋代的监察制度。 宋代的监察组织虽沿袭唐制,但在许多方面与唐不完全相同。宋在中央设御史台,御史台长官是中丞而不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多为兼职,无正员,无实任。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御史大夫,“宋初,不除正员,止为加官,检校官带宪衔有至检校御史大夫者,元丰官制行,亦并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影响很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关于他的经济思想,目前在我国学术界研究的还不多,从已经发表的文章看,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意见。究竟怎样认识孔子的经济思想,谈一谈我们的粗浅看法,就正於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权的末期,集各种权利于一身的皇帝,在总结汉唐以来统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致力于皇权的加强和巩固。为了皇位的稳定,明清统治者对监察制度特别重视,在沿袭元代制度的前提下,对监察制度和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革,使其在巩固皇权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御史的权力过大,地位过高,造成意气用事,争权夺力,互相牵制。到了明清后期,这种弊端日益严重,使监察机构无法起到维护皇权和澄清吏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