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其他后现代哲学家一样 ,批判性地反思近现代主体一直是德勒兹反传统理性主义的中心支点。在其主要代表作《反俄狄浦斯》和《千高原》中 ,德勒兹为我们提供了“欲望机器”、“精神分裂者”、“块茎”、“游牧者”等后现代主体概念 ,这是在批判反思基础上进行的重铸新的主体模式的尝试。这种主体模式借助于传统主体的形式却有着不同于传统主体的旨趣 ,它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原则 ,倡导去除一切形式的“规范化认同”和“能指之暴政”。德勒兹的后现代主体本质上不过是逃脱了资产阶级的现实原则、逃脱了超我和自我的压制、解除了辖域化和编码的欲望之流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2.
德勒兹的微观政治哲学是后现代语境中政治思想的阐释,其中心是从尼采权力意志理论中提炼出来的力本论.德勒兹视差异、欲望、解码或解辖域化因素为主动和肯定的力量,在伦理和政治上倡导一种差异、欲望和解辖域化的政治试验,这就注定了德勒兹政治哲学的命运必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和不合时宜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主义,是消除了一元主义和二元对立,摆脱了一与多的纠缠,打破了同一性原则,确立了以无中心(无同一性)的差异原则和异质多样性为旨归的多元主义。尼采的视觉主义的多元主义,福柯的无中心差异的多元主义,德里达的延异(différance)的多元主义,以及德勒兹的性质多样性的多元主义,都是多元主义诉求的有效表达方式。这种以无中心的差异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所诉求的政治,是与规范拉开距离,把政治行动从统一化、总体化中解放出来的多元自主的政治,是对当下西方多元化社会政治运动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的主体观经历了两个阶段:转向之前,海德格尔通过强调此在在世而有限返回到笛卡儿式的"主体作为旁观者"的观点;转向之后,他通过所谓的"主体的离心"而成为坚定的前笛卡儿主义者。尽管海德格尔持公开地反笛卡儿主义的立场,但他最初的主体作为此在的观点既是笛卡儿主义的又是反笛卡儿主义的;而他后来使主体离心(去中心)的努力,则更接近古希腊在缺乏对主体进行任何明确反思的情况下对知识关注的态度。海德格尔思想中这一对笛卡儿主体观既依赖又摧毁的维度,极大地影响了他同期和身后的法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传统中,哲学家们倾向于把主体和客体理解为他们各自规范的知识观念所要求的必要功能。在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中,自然和客体知识的可能性问题受到主要讨论,但没有明确地思考主体问题。近现代主体观的兴起所依赖的个体观念只是在后来的基督教思想中才进入哲学传统。以个体观念为先决条件的个体责任的观念已然现身于奥古斯丁的著作中。奥古斯丁对自我的直接诉求,天才般地开启了笛卡尔的"我思"观念的源头。由此形成的笛卡尔的知识主体,是一个抽象的认识论的假定,一个消极的旁观者。康德有限度地追随了笛卡尔的主体观念,但把笛卡尔的作为消极的旁观者的主体改造成了积极的行动者。康德在知识观上的这种"哥白尼式的"革命,构成了随后德国唯心主义主体观的基础。整体上看,康德之后的主体观存在着一种越来越向笛卡尔的主体观和古希腊的主体观隐退的明显倾向,及至海德格尔后期和后结构主义,这种倾向最终导致了向古希腊知识主体的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6.
美国哲学家齐硕姆是20世纪西方一位重要的分析哲学家,他在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是20世纪美国认识论研究的领导者,同时在整个西方也有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其认识论思想,其著作《认识论》在英美哲学界和欧洲大陆都被看作是经典著作,当代的西方认识论家们可以说大多都是汲取齐硕姆的理论营养成长起来的。他在形而上学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上世纪西方形而上学的复兴和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是继斯特劳森、奎因等人之后的分析的形而上学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将布伦塔诺意向性理论的遗产引入到分析哲学上来,从而使意向性理论成为分析哲学传统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笛卡尔以降的整个近代西方哲学,都没能摆脱他所定下的"心尊身卑"、主体乃为"思维主体"的主体基调。福柯的作为"被动者的身体"的身体观和德勒兹的作为"主动者的身体"的身体观,为意识主体的退场和身体主体的出场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注解。身体主体是物性化的和去本质化的后现代主体形态,用德勒兹的话来说,也就是"无组织的身体"。  相似文献   
8.
在激活尼采哲学的过程中,德勒兹创立了一种以力本论为基础的新型政治哲学--游牧政治学,其中心旨趣是实现社会、国家和主体的彻底"解辖域化",呼唤一个还不曾存在的"新地球"和"新人类",因而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哲学,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德勒兹的游牧政治学是一种在思想中进行的"政治革命",追求的是"不合时宜性"和"乌托邦性"的政治效果,因而实质上是一种游牧式的政治试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①。唯物史观就是历史决定论。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但却否认历史有自身的规律性,断言历史是非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德勒兹对尼采的解读,对差异、问题化、多样性、重复、褶子、组合、欲望等诸多概念的展拓对福柯产生的深刻影响。德勒兹对福柯思想的分析十分深刻,分析福柯思想中的德勒兹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福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