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社会科学   1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失地农民就业与保障问题的调查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通过对四川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和就业情况的调查,就失地农民的安置和保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土地补偿严重不足,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就如何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确保农民利益及其土地权益充分实现,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1)统一补偿原则,提高补偿水平,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2)拓宽就业空间,疏通就业渠道,给予失地农民就业援助。  相似文献   
2.
做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重新上岗。由于某些原因,现有劳动力人口中的一部分目前仍滞留各地再就业中心的大龄下岗困难职工,将可能永远无法再回到社会主导产业中去,或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所以,可否考虑在利用“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岗位援助,为其创造“边缘性”就业机会的同时;利用“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保障援助,重点做好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帮助这部分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逐渐、直至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实现“下岗”向“退休”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3.
非正规就业的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中国就业模式变化的一大特点即是: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就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尤其是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我国现有劳动力人口约7.1亿~7.2亿,而能够进入到正规部门就业的大约2亿人,其他大都在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李强,2002)。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判断,我国目前非正规就业人群主要由三类人构成:被旧体制抛出的部分下岗失业工人(约3000万);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约1.2亿);重返劳动力市场阶段就业的女职工和老年补差职工等(彭宅文,2004)。显然,以上人群由于自身在身份、文化、技术、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劣势,是…  相似文献   
4.
利用四川省1978—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方法估测了消费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从总量上看,当前和未来四川省消费增长的就业弹性分别为0.166和0.10,并且在统计意义上十分显著。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从短期来看,就业和消费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就业和消费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前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短期内,政府主导型投资应向拉动消费和推动就业的产业倾斜;长期内,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发展方式应从政府投资拉动型向居民消费拉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与贫困的负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国或一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与贫困发生率、贫困发生程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所以 ,反贫困必须以发展教育、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根本。通过扩大教育投入 ,特别是确保贫困地区 9年制基础教育的普及 ;通过建立教育援助制度 ,为低收入者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竞争机会等 ,才可能最终消除城乡贫困、区域贫困以及社会阶层贫困 ,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一国经济的增长的确是降低该国贫困发生率的重要、甚至是基本的手段,但经济的高增长本身并不能够自动减少贫困,所谓"滴漏效应"更是不会自动发生.各国经验表明:有效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政策只有与旨在改善贫困人口生存状态,确保贫困人口普遍受益且优先受益的社会公共政策的协同配合下,才能大大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及其所遭受的贫困打击,提高经济增长的反贫困效应.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职工双重身份的确认及其实现申晓梅劳动力是国有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这种要素的活力不够,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是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我国传统理论在确认国有企业职工主人翁身份和地位方面存在一种明显的缺陷,即仅承认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生产资...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企业作为再就业主渠道的功能已丧失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中国首先是一个人口和劳动力过剩的经济。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国有企业作为实现就业的主渠道,第二次就业高峰期间上千万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基本上都是由国有和集体企业安置解决的。新增劳动力SO%左右亦为全民和集体经济所吸收。但进入90年代后,曾作为劳动力巨大蓄水池的国有和部分城镇集体经济,经营困难,开工不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亏损增加\盈利下降、负债累累、生存难保。目前,全国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约四万户左右,涉及下岗人员约IOOO万。特别是随着国企改革力…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像中国所面对的就业挑战,即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来为世界上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胡鞍刚,2002)。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持续超常增长。新增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另一方面,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严重不足。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各产业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正规部门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非正规部门就业不充分,工作无保障等。其中,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尤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