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2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非常少的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为4640人,其中近90%聚居在黑龙江省同江市的街津口、八岔,饶河县的四排三个民族乡和佳木斯市郊区的敖其村。赫哲族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不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而且也创造出独特的精神文化。由于赫哲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单纯记录赫哲族的历史文献无法找到,只能借助清代东北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2.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长期以来繁衍生息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创造了以“渔猎”为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文化。赫哲族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文化开发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濒于灭绝。本文采用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综合研究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和演变现状,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探讨其历史文化价值、精神文化价值、旅游文化价值及其对赫哲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现代化的理论和视角探索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宏伟目标。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化 ,因其自身具有的民主、科学、创新、“以人为本”的精神特质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软约束功能 ,必将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东北极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对赫哲族传统文化上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即赫哲族把一切自然万物都赋予了生命的同时,把他们提升到了与人对等的境界。这种物我同体肯定、天人浑然不分的生态观,其所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的亲和性,促成了古代的赫哲族与地理环境相互和谐、统一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及学生的现状 ,提出了如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适应新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聊斋志异>中有无民族思想,学术界一直有两种意见.笔者认为,在<聊斋志异>中确实有较浓的民族思想,只不过是作者多采用言此而意彼的方法,表现得不那么直接罢了.本文集中论述了蒲松龄民族思想的表现形式、根源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传统吉祥纹样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中一朵美丽的奇葩。文章从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角度论述了赫哲族吉祥纹样的文化内涵,以龙纹样、人鱼结合纹样和氏族树纹样为例进行分析;并从自然物象吉祥纹样的抽象美、重复组构的美、均衡统一的美三个方面分析了赫哲族传统吉祥纹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镇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伴随文化大发展的春风,三江平原地区乡镇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产生原因包括乡镇政府忽视、资金不足、人才缺乏、农民群众积极性不高等。三江平原地区乡镇应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多数人认为《百年孤独》反映的是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 ,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力作。笔者认为 ,《百年孤独》是部象征性为主的作品 ,这基于它是以马贡多历史为背景的布恩地亚家族的命运 ,是对人类自身发展命运的深层理解。正是这走过百年孤独的家族寄托着人类历史命运的寓言 ,因此说《百年孤独》是作者对人类社会历史中性别结构的剖析及人类命运的预言。本文试图从家族切入 ,由此分析家族成员性别结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旧的媒介数据不断被数字化,同时新的资讯信息也在不断地被加工创造着,"大数据"(big data)的概念也开始被不断地提及。面对大数据时代下传媒领域产生的一系列新变化,高校学报也开始向数字化、数据化以及网络共享的多元化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新变革,高校学报的发展更应该有自己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