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6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文本细读是实现文学有效传播的主要途径。只有细读经典作品,文学的魅力才能被发现。只有在细读实践中学生对文学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趣味才能不断提升。积极倡导细读经典文本,将文本细读的审美策略引入文学阅读实践中,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经典文本细读能力,使经典文本的审美性和文化内涵得以凸显,创造性阅读的局面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2.
田中元 《阴山学刊》2002,15(3):12-14
<红楼梦>中的佛道思想具有双重价值.佛道思想一方面被作为话语蕴藉使用,给读者留下了多种阐释的可能性,使作品获得了诱导和感染效应;另一方面被作为构思方式使用,为读者设置奇、幻、梦等荒诞情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作品解决构思难题提供了表达契机,客观上给作品带来了"间离"和"陌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当代女作家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在叙事上突破了单一的叙事手法,综合运用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来结构全书,从而使作品在整体性、真实性、协调性和倾向性四个方面取得了不同凡响的审美效应。在语言运用上作者也作了大胆尝试,运用了线型、面型和场型等多种语言形式,使小说呈现出一个缤纷多采的语言世界,这集中体现在语言的淡化和非规范化语言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4.
这部作品集展示了包头地区60年创作的年轮,二百多位作家的心灵轨迹,作品把历史的广度与思想的深度、把宏阔的草原特色与细腻开放的笔触、把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高原生命的坚硬和秀美、寂寞和骚动、粗旷与朴实、高贵与善良。她像一幅幅风俗画,充满浓厚的地域气息,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凸显了时代精神,揭示出丰富的精神内涵,赋予读者广阔的阅读视野和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5.
铁凝的《无雨之城》通过对陶又佳、丘晔、葛佩云等人物情爱世界的剖析,深刻地揭示出现代女性在婚姻爱情方面存在的悲剧。在结构方面,作者巧设开头和结尾,从而使作品的布局新颖别致,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田中元 《阴山学刊》2003,16(5):51-54
阿来的《尘埃落定》创作的艺术魅力,不仅来自于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阐释,而且也来自于作者切入作品的独特写作视角:叙述话语的诗意化;叙述视角选择的真实性、立体感;题材选择的通俗化、民俗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