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6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和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然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社会和谐理念.从文化形态看,中国传统的集团文化表现出重道德秩序的"人伦型和谐"理念,西方传统的经济文化则是重效率合理性的"知识型和谐"理念.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新型的集团经济文化形态,呈现出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多文化交融的"开放融合型和谐".  相似文献   
2.
就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解放的承诺来说 ,始终关注着人的存在意义。但与以往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哲学不同 ,马克思社会批判哲学的道义性是付诸“改变世界”功用性价值诉求及其价值解释的方法论。本文试就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解释的方法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理工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理工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了课外科技活动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分析了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就理工科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机制、重视科技型社团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本文探讨几条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与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们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价值评价及马克思的实践范式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开创以实践唯物主义范式为核心的的新体系 ,是由于马克思在哲学的主体性和价值评价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路 ,实现了从主体的道德实践、科学实践、理性实践向社会实践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对主、客体意义关系的价值评价转向 ,是马克思找到了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实践历史主体的契机 ,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运作空间。不断从人的主体性与价值评价层面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这也是邓小平理论发展形态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丰裕型制度积累和匮乏型制度创新两种制度成长模式的分析,指出了在我国匮乏型制度创新中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及现代经济文化形态和理性制度的稀缺性,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重在现代理性制度的培育,并阐述了"承诺制"的现代理性特点及对转型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仁治"之道,涵盖了道德观、法治观、文化教育观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早期儒家的上层建筑体系.对中国儒家治国的思想追根溯源,并对其道德预设、内在理路和治国理念进行深度分析与思考,在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探求孟子"仁治"思想对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西方启蒙运动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者撰文探讨。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还比较薄弱。文章就二者的主导性倾向进行总体比较,以揭示其间的联系和各自的特征,进而探讨两次启蒙运动产生差异的原因,以使这一段有关启蒙思想的发展脉络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主(?)内容.如何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是值得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教师的主导作(?)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校园环境等方面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养老文化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古今社会崇尚的美德,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统的中国家庭是天然养老组织,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是传统伦理“孝”的价值取向。“养儿防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思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思想也会在社会大变革的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体现在怎样养老这一问题上,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观念,新型养老文化的培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