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社会科学   14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沫若同志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作为杰出的戏剧家,他创作的剧本,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瑰宝。他一生写了十九个剧本(包括诗剧和未完成的剧作),除《甘愿作炮灰》是现代题材外,其余十八个都是取材于历史或神话的。这十八个历史剧在我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毛泽东同志一九四四年,在延安给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给予极高的评价。郭沫若不仅对历史剧的创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发表了许多关于历史剧的主张和论述。学习、研究这些主张和论述,对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的自我小说与日本近代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表现在文学上有两个时期最为显著:一是唐代,由于大量的遣唐使来中国,唐代文学对日本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是近、现代,由于中国向日本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日本文学对我国的现代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戏剧史上,郭沫若同志是最喜欢运用历史题材进行创作的一个作家。他一生写了十九个剧本,其中十八个是用历史题材写成的。他的历史剧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他的历史剧在处理史与戏的关系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4.
香港学院派作家创作的整体特色王剑丛在内地,大学教师都专事教学和学术研究,绝少进行文学创作,似乎鱼与熊掌难以兼得。但在香港的学院中,却出现了一个作家群,被称为“学院派”。学院派作家最集中的是在香港沙田(中文大学所在地),其次是香港大学,如宋淇、思果、陈...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四十年代,曾像彗星一样出现在文坛的上空,她那闪烁的光华曾使不少人感叹不已。到美国后,她的作品在海外仍很受欢迎。在我们内地,若把她的小说放在政治法庭上则见仁见智,歧异很大;若放在审美法庭上,她艺术上的成就却得到了普遍的承认。近几年来,有好几家出版社重印她的作品,颇受不同层次的读者的喜爱,就是她作品艺术生命力没有衰退的佐证。过去,文艺批评界很少从审美的角度对她的创作进行研究。其实,张爱玲小说的成就,主要是在艺术方面。因它的确特色鲜明,别具一格。她写的是通俗小说,不是形式凝固,内容陈旧的那种通俗小说。她以通俗小说形式为基石,铸入新的表现技巧,并把西方现代小说的心理刻画,和我国传统文学的意象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她的作品就是这几方面巧妙结合的宁馨儿。如果说她写的是通俗小说,那是一种具有新的特质的通俗小说了。  相似文献   
6.
70年代前后移居香港的新一代南迁作家,其生活经历、文化教养、创作历史大致相同。其创作无论在选材、创作倾向上与本土作家截然有别。但随着居港岁月的增长,他们的“大陆客”气味逐渐消失、“大陆意识”逐渐淡薄,香港色彩和“香港意识”则日渐显现。体现在作品上是时代背景被淡化,兴奋中心转向婚恋题材,作品被注入通俗性审美特征,因而与新一代本土作家接近起来。但两者仍有分别,预计很难合流,这是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不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经萌芽,美国的爱伦·坡和法国的波特莱尔是其远祖,但作为一个流派的确立,是在本世纪的2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舶来品,是由西方传进来的。传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留学法、德、日的留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期文学是从中国现代文学中发展而来的,两者之间的承继关系是毫无疑问的,它们的异质性则主要表现在:一、新时期文学基本上背离了现代文学中文学为政治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文学曾明显地成为为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任务而斗争的工具: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出现左翼文艺运动;抗战时期,一切为了抗日;延安《讲话》以后,文艺作为“工具”的色彩就更深厚了。建国后的前17年,基本上延续了这个传统。新时期文学从“文革”的“政治工具”的绳索中挣脱了出来,不再写中心、配合中。0,而是写作家自己愿意写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20年代末至新中国成立前,为香港文学的拓荒期。侣伦是香港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提倡新文学、组织新文学社团、扶掖文学新人并毕生坚持创作,是对香港文学出力最勤、贡献最大的一人。战时战后两次内地作家涌入香港,对香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香港文学的发展,给香港文坛带来了“五四”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首先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作一历史的回顾,进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文学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关系、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多维关系,最后对中国三大文学思潮进行定位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